[实用新型]由叶轮流道导引气流的离心风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1138.4 | 申请日: | 2006-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58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宣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伯民 |
主分类号: | F04D17/08 | 分类号: | F04D17/08;F04D29/30;F04D29/42;F04D29/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9浙江省杭州市上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轮 导引 气流 离心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叶轮流道导引气流的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离心风机运行时,在蜗壳的螺旋室内,气流互相冲击、干扰,产生旋涡,白白消耗很多能量,由于旋涡区的产生,使得气流的流态恶化,气流无法顺畅流出,造成螺旋室内的静压升高,就会加大回流、泄漏损失,降低了容积效率。由于气流在螺旋室内的滞留,与高速旋转的叶轮发生摩擦的机会增加,摩擦的时间延长,使得能量转变为有害的热量,使螺旋室温度升高,当气流中含有可燃粉尘时,极易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对安全运行产生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叶轮流道导引气流的离心风机,克服目前的离心风机在工作时,气流在蜗壳的螺旋室内互相冲击、干扰,产生旋涡,白白消耗很多能量;气流无法顺畅流出,造成螺旋室内的静压升高,加大了回流、泄漏损失,降低了容积效率;又由于滞留的气流与高速旋转的叶轮发生摩擦而产生热量,不利于安全运行等不足。本实用新型主要对叶轮的流道结构作出改进。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壳、转轴、叶轮,叶轮的出风端面垂直于出风口的气流流向,机壳内由叶轮出风端面分成正压室和负压室,叶轮上设有二条或二条以上的气流道,气流道的进气口开向负压室、出气口开于叶轮的出风端面上,出气口的中心和叶轮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与它对应的进气口的中心和叶轮中心线的距离。该项技术措施的采用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使从叶轮气流道流出的气流不但具有高压强和高流速,而且出流方向正好是和最终风机出口的方向是一致的或夹角较小的,这样就不必再为调整出流方向而消耗气流的能头。而在流道内调整气流流向的过程,是一种在负压吸引状态下的渐进式的调整,可以使能头的损耗大为降低。
在所述的气流道内设有至少一层分流导流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气流道内气流产生涡流。所述的叶轮出风端面上装有整流帽。所述正压室的内壁上顺气流流向设防扰片。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均是为了疏导气流,不使互相冲击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合理地疏导气流,不使它剧烈撞击机壳和气流之间的互相干扰,提高流动效率。
2、机壳内的静压降低,减少了回流损失和泄漏损失,提高了容积效率。
3、气流和叶轮间的摩擦机会减少、时间缩短,少产生热量,有利于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中,转轴1带动叶轮2旋转,使气流道3内的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向正压室4,使负压室5内出现负压,补充气体源源不断地从风机进口6流入负压室5,再被吸入气流道3,经过分流导流片7的分流导向,流入正压室4,再在整流帽8和防扰片9的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流态流向风机出口10。
图2中,表示本实施例的气流道有十二条,它们由流道纵隔板11所分隔成。
图3中,表示防扰片的结构,本实施例设有防扰片六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伯民,未经宣伯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1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