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沟渠式蛙池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20140231.3 申请日: 2006-11-17
公开(公告)号: CN200987325Y 公开(公告)日: 2007-12-12
发明(设计)人: 吴成根;乐银根 申请(专利权)人: 吴成根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A01K61/00
代理公司: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继亮
地址: 311600浙江省杭州***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沟渠 式蛙池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石硅领域,尤其是一种沟渠式蛙池。

背景技术

石蛙俗称“石鸡”学名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是名馔珍肴;并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滋阴降火、健肝胃、补虚损等多种功效。由于野生石蛙资源量日渐匮乏,人工养殖石蛙成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愿望之一。目前石蛙养殖户普遍采用的是“方形蛙池养殖法”。“方形蛙池”面积4.0m2~10.0m2、池高0.8m,砖砌、水泥抹面,池内有水面、陆地,设石穴、食台,安装进水管与排水孔,池上方设网盖。由于这种“囚禁式”养殖模式与石蛙原来的生态环境相距甚远,不利其生长与繁育,易患病害;且费工费水、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成活率只有10%左右。正因为上述原因,石蛙养殖企业效益普遍不佳,难以形成规模,石蛙人工养殖事业进程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的缺点,提供一种仿生态的沟渠式蛙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沟渠式蛙池,封闭的围墙内主要包括产卵区、孵化区,变态区、幼蛙区和成蛙区,变态区、幼蛙区和成蛙区均设有一组沟渠,沟渠之间通过平台过渡连接;孵化区由一组方形孵化池和一条通道组成;产卵区为一条长方形水渠,产卵区和成蛙区通过渠壁相连,水渠的一端与总进水管相连通,水渠的出水口通过一组第一进出水管与成蛙区的一组沟渠相连通;成蛙区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进出水管与变态区、幼蛙区的沟渠相连通;变态区、幼蛙区的出水口通过第三进出水管排出。

所述的产卵区和成蛙区作为一个区域,孵化区作为一个区域,变态区作为一个区域、幼蛙区作为一个区域,四个区域之间通过围墙分隔。

所述的变态区和幼蛙区的沟渠数量之和与成蛙区的沟渠的数量相同。

所述的变态区、幼蛙区和成蛙区的沟渠的出水处均设有拦污栅。

所述的变态区、幼蛙区和成蛙区的顶部架设了遮阳网和黑光灯。

所述的沟渠上设有石穴盖板。

所述的第一进出水管、第二进出水管和第三进出水管为L型铁管,埋于沟渠水深一侧。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为石蛙提供了接近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十分有利于石蛙的栖息、繁殖和生长。与“方形蛙池养殖法”比较,具有“节地、节水、节饵、节劳”等特点,按照同样的养殖规模,可节省一半场地、减少用水量50%、节省饲料20%,员工操作管理简便,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最令人宽慰是成活率大幅度提高,达到了98%以上。“石蛙沟渠型池生态养殖技术”的实用新型,是我国石蛙养殖业的重大突破,为促进石蛙规模化养殖、加快石蛙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产卵区1,孵化区2,变态区3,幼蛙区4,成蛙区5,拦污栅6,第一进出水管7,第二进出水管8,第三进出水管9,围墙10,遮阳网11,黑光灯12,石穴盖板13,平台14,沟渠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这种沟渠式蛙池,封闭的围墙10内主要包括产卵区1、孵化区2,变态区3、幼蛙区4和成蛙区5,所述的产卵区1和成蛙区5作为一个区域,孵化区2作为一个区域,变态区3作为一个区域、幼蛙区4作为一个区域,四个区域之间通过围墙10分隔,变态区3、幼蛙区4和成蛙区5均设有一组沟渠15,沟渠15之间通过平台14过渡连接。

产卵区1,面积11m2 22.0m×0.5m,为沟渠状池一只,沟深0.4m、水深0.2m;水从一侧总进水管进入、由8个出水孔流入成蛙区。由于产卵区1和成蛙区5是相通的,产卵区1和成蛙区5通过渠壁相连。成蛙会自己从成蛙区5进入产卵区1产卵,完成产卵后又自己从产卵区1返回成蛙区5。产孵区的进水系养殖场的总进水,出水则经过第一进出水管7进入成蛙区5。

孵化区2,面积96m2 32.0m×3.0m,由14只方形孵化池和一条通道组成。孵化蛙池2.0m×2.0m,水深0.1~0.2m。石蛙卵巢由人工从产卵区1移送至孵化区2,在这里完成石蛙卵巢孵化成蝌蚪的生长过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成根,未经吴成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0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