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性垫圈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0143.3 | 申请日: | 200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6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连墩 |
主分类号: | F16B43/00 | 分类号: | F16B43/00;F16B3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浙江省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垫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紧固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性垫圈。
背景技术
紧固件是应用最广泛的配件之一,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国防、日常 生活等各个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被紧固件在防松、抗掁 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广。从现有抗掁防松垫圈的产品和中国专 利已公开的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发明创造看,绝大部分都是从螺栓、螺母的角 度提出的,虽也有不少涉及垫圈,但大都是从机械构造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如弹簧垫圈。弹簧垫圈须在螺母拧紧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抗掁防松效果,但在 末拧紧的情况下反而更易松脱,另外,目前被紧固件及紧固件螺栓螺母绝大 多数都具有铁磁性,但在现有的垫圈产品及已公开专利中尚未见涉及磁性材 料在抗掁防松垫圈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原因,提供一种利用磁力抗掁防松的磁性 垫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抗掁防松安全性好,无论在拧紧还是 不太紧的情况下都具有良好的抗掁防松效果,不会自动脱落,另外还具有结 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方便、通用性强、节省材料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方案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性垫圈,包括一块环形金属体和一块环 环形永磁体/或数块瓦形永磁体。
所述环形金属体是外圈为圆形,内圈为圆形/或六角形,两端面相互平行 且垂直于其轴线的金属体,所述环形永磁体是一块外圈与所述环形金属体的 内圈形状相匹配,内圈为圆形,两端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其轴线的永磁体, 所述环形永磁体安装在所述环形金属体中,并且所述环形永磁体的外圈与所 述环形金属体的内圈连接。所述环形永磁体的厚度/或所述瓦形永磁体的长度 小于等于所述环形金属体的厚度,所述环形永磁体的外径小于与其配套使用 螺母的外径,否则所述环形金属体将不能起到保护永磁体的作用。所述环形 金属体与所述环形永磁体/或瓦形永磁体,通过磁力自然结合或用粘合剂粘结 或其他方式固接。
所述环形金属体,包括铁磁性材料和非铁磁性材料。所述环形金属体, 主要是起保护与其结合的永磁体不被压坏的作用。
所述环形永磁体/或瓦形永磁体,包括钕铁硼、铁氧体、纳米复合磁体以 及至少包含一种永磁材料的复合材料。所述永磁体起抗掁防松作用。
方案之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性垫圈,包括一块有孔金属环和若干个 永磁体,所述有孔金属环上设有若干个孔,所述若干个孔中设有与其形状相 匹配的永磁体。
所述永磁体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有孔金属环的厚度。所述有孔金属环与 所述永磁体,通过磁力自然结合或用粘合剂粘结或其他方式固接。
所述永磁体,包括钕铁硼、铁氧体、纳米复合磁体以及至少包含一种永 磁材料的复合材料。所述永磁体起抗掁防松作用。
所述有孔金属环,包括铁磁性材料和非铁磁性材料。所述有孔金属环, 主要是起保护与其结合的永磁体不被压坏的作用。
方案之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性垫圈,包括一块有孔永磁体环和若干 个金属体,所述有孔永磁体环上设有若干个孔,所述若干个孔中设有与其形 状相匹配的金属体。
所述金属体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有孔永磁体环的厚度。所述有孔永磁体 环与所述金属体,通过磁力自然结合或用粘合剂粘结或其他方式固接。
所述有孔永磁体环,包括钕铁硼、铁氧体、纳米复合磁体以及至少包含 一种永磁材料的复合材料。所述有孔永磁体环起抗掁防松作用。
所述金属体,包括铁磁性材料和非铁磁性材料。所述金属体,主要是起 保护与其结合的有孔永磁体环不被压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性垫圈的工作原理:当将所述磁性垫圈套在铁磁性 螺栓上拧上铁磁性螺母时,所述磁性垫圈上的所述永磁体,就会对所述铁磁 性螺栓、所述铁磁性螺母或铁磁性被紧固件产生吸力,这种吸力会将所述铁 磁性螺母和所述铁磁性螺栓或铁磁性被紧固件牢牢地联接在一起,从而大大 地增强所述铁磁性螺母和所述铁磁性螺栓或铁磁性被紧固件的联接强度,且 具有良好的抗掁防松性能。
说明书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磁性垫圈方案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磁性垫圈方案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磁性垫圈方案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连墩,未经张连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01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