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状光电综合缆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9815.9 | 申请日: | 200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28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丁宗富;童娈明;商新国;陈晓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1301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状 光电 综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布线系统用带状光电综合缆。
(二)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数字化、智能化小区越来越多,单纯的有线电视已不能满足需求,布线电缆同时要有语言、图像、数据传输以及网络宽带接入等,还要考虑到未来数字电视的推广,这就要求各种光电线缆进行综合布线,并尽量考虑施工与布线问题。现有的光电综合缆将光缆、电缆绞对成缆后布置在同一缆芯内,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不易弯曲;且由于绞对结构对缆芯内的光缆电缆原有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根缆的性能;另外,使用不便,当需要将内置光缆、电缆分开使用时,分支操作困难。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状光电综合缆,这种电缆制作工艺简单、易弯曲且分支方便。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状光电综合缆,包括由平行布置的光缆、同轴电缆和数据缆组成的线缆组,所述光缆、同轴电缆和数据缆的中心线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任意两相邻线缆通过连接带固接。
所述光缆、数据缆分别包括有缆芯,所述缆芯外侧依次设有内护套、外护套,所述内护套外壁与外护套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割破外护套的撕裂绳,所述撕裂绳与所述线缆同向布置。
所述线缆组的两侧布置的是所述的同轴电缆。
所述的同轴电缆设外护套,所述光缆、数据缆、同轴电缆的外护套与连接带一体成型布置。
所述同轴电缆包括有缆芯、外护套。
所述同轴电缆包括有缆芯,所述缆芯外侧依次设有内护套、外护套,所述内护套外壁与外护套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割破外护套的撕裂绳,所述撕裂绳与所述线缆同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带状结构,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弯曲,对缆芯内各光电缆性能影响很小;2、内护套与外护套之间的间隙处分别放置有撕裂绳,当需要将光缆、电缆分开使用时,分支操作方便,且不破坏其他部分的布线结构形式;3、外护套一次挤出成型,每根光电缆的外护套通过连接带固接并保持一定的间距,整根缆可卷成圆筒形,适用于小型圆管穿管敷设,扩大了适应范围;4、所述线缆组的两侧布置的是所述的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可省去内护套及撕裂绳,分支可直接从护套连接带处撕裂剥离,可以节省原材料成本,且不影响任何使用性能及方式。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其中,1-数据缆外护套,2-数据缆内护套,3-撕裂绳,4-数据缆,5-连接带,6-光缆外护套,7-光缆,8-光缆内护套,9-同轴电缆,10-同轴电缆外导体,11-同轴电缆外护套。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其中,1-数据缆外护套,2-数据缆内护套,3-撕裂绳,4-数据缆,5-连接带,6-光缆外护套,7-光缆,8-光缆内护套,9-同轴电缆,10-同轴电缆外导体,11-同轴电缆外护套。
(五)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一种带状光电综合缆,包括由平行布置的光缆7、同轴电缆9和数据缆4组成的线缆组,所述数据缆、光缆和同轴电缆的中心线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相邻的数据缆和光缆、相邻的光缆和同轴电缆分别通过连接带5固接。所述光缆7、数据缆4分别包括有缆芯,所述缆芯外侧依次设有内护套8、2,外护套6、1,所述内护套外壁与外护套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割破外护套的撕裂绳3,所述撕裂绳与所述线缆同向布置。靠最外边放置的同轴电缆省去内护套及撕裂绳。
实施例二
参照附图2,一种带状光电综合缆,包括平行放置的结构完整的两根同轴电缆9、两根数据缆4及一根光缆7组成,所述数据缆、光缆和同轴电缆的中心线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每根线缆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所述外护套一次挤出成型,每根线缆的外护套厚度一致,通过连接带固接,外形呈带状;所述内护套及外护套之间采用填加滑石粉方法保持一定的间隙,间隙处分别放置有撕裂绳3。其中,靠最外边放置的同轴电缆省去内护套及撕裂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98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