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爆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9747.6 | 申请日: | 200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8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余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野马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202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防爆电池。
技术背景:
目前人们使用的锌锰电池如图1所示一般由电池炭棒、锌筒、封口内塞和封口帽组成,且其一般采用沥青封口剂对电池进行密闭封口,即在电池主体内空气室上铺一层内纸圈,然后在内纸圈上浇注一层沥青。在电池复压碗和内纸圈层之间为一空气室,空气室有储存电池内部气体的作用,由于电池在被生产出来后在其内部就有气体存在,加之电池有“自放电”的特性,并且在“自放电”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气体,电池的密封性不能使气体释放出来,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若产生气体量过多,就会造成电池漏液或“气涨”变形。但一般电池中设有内纸圈层和沥青封口剂层,使得电池内部的空气室容积变得很小,且使电池密封不能释放压力,因此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储存性能不高。特别时,电池在错误安装情况下,如4节电池其中一只反装造成电池被充电情况,极易产生爆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电池所存在的不能有效释放内部气体压力,容易造成漏液、气涨或爆炸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防爆孔的涂胶封口式防爆电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爆电池,包括封口帽、封口塞和电池主体,所述封口帽卡置在封口内塞上,封口内塞嵌置在电池主体顶端,所述封口帽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防爆孔,在封口内塞上设有一安全防爆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封口帽上设有2个防爆孔,所述防爆孔在封口帽侧壁上呈相对分布。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全防爆面与封口帽之间设有一空腔,且安全防爆面的高度低于封口内塞的边高。
当电池被误用造成充电时,在电池内部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造成封口塞受热变软,并且变软的封口内塞在膨胀气体的作用下,其封口内塞中孔位置的安全防爆面便慢慢的与封口帽相接触,从而将电池密封,造成内部气体不能释放出,最后造成电池爆炸。本实用新型是将封口内塞安全防爆面处的高度降低,并在封口帽的侧边设计一个防爆孔。在封口塞受热变软时,慢慢的与封口帽相接触,由于封口塞的中孔安全防爆面要低于封口内塞的边高,因此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电池内部的气体沿着防爆孔释放出,从而降低了电池内部的压力,起到了电池安全防爆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防爆电池具有环保、结构合理、生产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和贮存性能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封口帽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封口内塞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封口帽和封口内塞互相组合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封口帽1和封口内塞3组成。
如图3所示,所述封口帽1卡置在封口内塞3上,在封口帽1的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两个防爆孔2,在封口帽1内,封口内塞3上设有一安全防爆面4,该安全防爆面4与封口帽1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且安全防爆面4的高度要低于封口内塞3的边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野马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野马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9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器件
- 下一篇:绝缘栅极型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