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胶封口式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9746.1 | 申请日: | 200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3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余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野马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2/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202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胶 封口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涂胶封口式电池。
技术背景:
目前人们使用的锌锰电池如图1所示一般由电池炭棒、锌筒、封口内塞和封口帽组成,且其一般采用沥青封口剂对电池进行封口,即在电池主体内空气室上铺一层内纸圈,然后在内纸圈上浇注一层沥青,但是沥青封口剂在加热的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废气,并且沥青凝结速度较快,因而还要对沥青封口剂进行第二道加热,这样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增加了生产工序,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提高了生产成本。在电池复压碗和内纸圈层之间为一空气室,空气室有储存电池内部气体的作用,由于电池在被生产出来后在其内部就有气体存在,加之电池有“自放电”的特性,并且在“自放电”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气体,电池的密封性不能使气体释放出来,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若产生气体量过多,就会造成电池漏液或“气涨”变形。但一般电池中设有内纸圈层和沥青封口剂层,使得电池内部的空气室容积变得很小,且使电池密封不能释放压力,因此电池的安全性能和贮存性能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电池采用沥青封口带来的对环境污染、消耗大量能量和使电池内空气室空间不够大得问题,提供了一种环保的、结构合理的涂胶封口式电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生产成本低,安全性能和贮存性能高的涂胶封口式电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胶封口式电池,包括电池主体,插置于电池主体内的炭棒,以及连接在电池主体上端的封口内塞和封口帽,所述封口内塞通通过封口胶分别与电池主体和炭棒相连。
上述封口胶是以合成橡胶为基料加入增粘树脂等添加剂调制而成。该封口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耐老化性、耐寒性、耐酸碱性,对电池碳棒、锌筒、封口圈都具有良好的触粘性和浸润性。在使用过程中不用添加任何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等),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有较好的流动性,然后涂刷在电池的碳棒、锌筒壁周围即可。因此,可以省去电池的内纸圈。封口胶在加热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废气,使用涂刷封口胶使生产环境更环保,并且节约成本和能源。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主体内上端设有一空气室,该空气室处于电池主体内的复压碗和封口内塞之间。在采用涂封口胶结构可以省去电池的内纸圈,并且封口胶的使用量较少,因此,电池内部有较大的空气室,从而提高电池的贮存性能和安全性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涂胶封口电池具有环保、结构合理、生产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和贮存性能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涂胶封口式电池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电池主体5、炭棒6、封口内塞3和封口帽组成。
所述封口内塞3卡置于电池主体5上端,并在封口内塞3的外圆周边上1a,将封口内塞3与电池主5体密封相连;并还在封口内塞3的内孔边上涂置有封口胶1b,将封口内塞3与穿置其中的炭棒6相封闭固定。在封口内塞3和复压碗2之间设有空气室4。
参照图1涂胶封口式电池的结构剖视图,当电池在被滥用时,内部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并膨胀,电池发热,当封口内塞3受热变形时,气体冲破1a和1b处的封口胶泄出,以释放空气室内压力,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贮存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野马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野马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9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