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压缸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9000.0 | 申请日: | 200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3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赖铭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堡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20 | 分类号: | F15B15/20;F15B15/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压缸结构改良,主要是在缸体的活塞前端填充压力气体,促使活塞杆是呈现常态保持内缩的状态,而在活塞后端的缸体部份则是经由一设有通槽的固定块所结合,以令活塞杆在伸缩行程时可让外界的空气由通槽自由进出活塞后端的缸体内,防止活塞后方的空气形成真空压力而影响到气压缸的动作稳定性。
背景技术
气压缸是一种利用气压进行活塞杆伸缩控制的结构,由于气压具有可压缩的特性,因此可在很简单的结构设计下即具有可接受蓄压以及外力卸除后自动回复的特性,所以在许多生活周遭的物品中都可看见其应用,例如汽车的后车厢、自动关门器、运动器材……等等,显知其在市场上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而在现有气压缸的设计中,主要都是于缸体内填充预设的压力气体再配合活塞杆的运作而达到其功能的目的,因此其压力气体都是针对预定所需的压力值进行填充的,以令气压缸在受力蓄压之后,可在外力卸除时经由其回复力而将物体的重量缓慢举升,达到辅助操作的目的。然而因为现有缸体的两端都是采用密封的设计,所以当活塞杆随着活塞而运动时,在活塞另端缸体的空间将会改变,致而产生一压力以对抗缸体中预设的压力气体(活塞另端缸体的空间由大变小时,会产生压力阻力,而在活塞另端缸体的空间由小变大时,会因为真空而产生吸引力),所以往往会造成预设压力气体不准确的问题,致而影响到预计配置后的操作成效或者更严重的产生失效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人鉴于上述的各项问题,深觉现有气压缸在结构设计上有其问题,以致于造成气压缸的预设压力气体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制造的经验,积极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量的下,终于开创出本结构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上述的各项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缸结构改良,主要是在缸体的活塞前端填充压力气体,以令活塞杆常态保持内缩的状态,而在活塞后端的缸体则是与一设有通槽的固定块所结合,所以在实施后将可达到下述的效能: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活塞后端的缸体部份是结合一具有通槽设计的固定块,所以在活塞后端缸体内的空气是可以经由通槽而与外界空气保持相通的,且压力空气则是被闭锁在活塞前端的缸体内,因此当活塞杆被施力拉出时,其活塞后端与缸体的空间变大所产生的吸引力将可把外界的空气经由通槽而吸入,避免形成真空状态而阻滞了活压杆伸出的行程。反之,于松放活塞杆时,由于压力空气被压缩的外力已经消失,所以压力空气在回复其原有体积时,将可推动活塞向后位移,令活塞杆开始缩回,而此时活塞后端缸体的空气将可再度经由固定块的通槽迅速排出,所以可知在操作过程中的压力空气是完全以其原先预定的压力大小所进行的,并不会在缸体内部造成真空吸力或空气压缩阻力,因此可以提升气压缸的稳定性以及确保动作效能的可预期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压缸结构改良,该气压缸主要是以一活塞的活塞杆穿置密封环而套入缸体内,由密封环密合于缸体前端与活塞杆之间而可填充压力气体,以保持活塞杆相对缸体内缩的状态,其特征在于,缸体后端固设一对应的固定块,并在固定块设有令活塞杆在伸缩行程时可让外界的空气由通槽自由进出活塞后端缸体内的通槽。
其中固定块上的通槽数量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气压缸结构改良,主要是在缸体的活塞前端填充压力气体,以令活塞杆常态保持内缩的状态,而在活塞后端的缸体则是与一设有通槽的固定块所结合,以令活塞杆在伸缩行程时可让外界的空气由通槽自由进出活塞后端的缸体内。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人员能确实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以下,配合附图列举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通槽进气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通槽排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压缸结构改良,该气压缸10主要是以一活塞2的活塞杆21穿置密封环11而套入缸体1内,由密封环11密合于缸体1前端与活塞杆21之间,促令密封环11与活塞2之间可以填充压力气压以保持活塞杆21相对缸体1内缩的状态,另于缸体1后端则是固设一对应的固定块3,并在固定块3设有通槽31,可由固定块3及活塞杆21供预定用途而装置结合加以运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堡辉有限公司,未经鑫堡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9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