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场发射面板平行对位压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8896.0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58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维;陈国华;黄鸿贤;李吉祐;钟易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26 | 分类号: | H01J9/26;H01J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月玲;武玉琴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 面板 平行 对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场发射面板平行对位压合装置,尤指一种用于场发射显示器的阴阳极基板对位压合,并且可以提供阴阳极基板对位后,加以涂布压合固定胶的场发射面板平行对位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的平面显示器(FPD)种类包括有:场发射显示器(FED)、液晶显示器(TFT-LCD)、电浆显示器(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ELD)、液晶投影式显示器等等,轻、薄是该等平面显示器的共同特点,依照各该平面显示器的不同特质,有些可应用于小尺寸面版如手机;有些则可应用于中、大型尺寸如计算机屏幕、电视屏幕;或应用于超大型尺寸如室外数字式看板。各种平面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均是希望朝向兼具高画质、大画面、并提高使用寿命等特性。
然而,一种新颖的奈米碳管场发射显示器(CNT-FED)技术,其优越的显示特性更有机会能同时兼具上述的各项特性。其中所谓的奈米碳管场发射显示器,是通过场发射原理所制作出来的显示器,其机制是通过利用电场将奈米碳管电子发射源尖端的电子吸引出,在真空环境下场发射电子受到玻璃基板上的萤光粉的正电压的吸引与加速,电子可不断累积本身的能量,以撞击对应的萤光粉而产生发光效应。
如上述所言,由于该等显示装置是由分别阴、阳极板所构成,因此对于大尺寸且高解析的结构者阴阳极基板的对位而言,其精度而言显得格外精密且重要,此外,在制作技术上场发射显示面板不同于液晶显示面板与电浆显示面板,是为一种真空显示元件,且显示画面的各该象素结构上的垂直间隙影响到电场及发光效率,所以在该结构的制作上,除了对位机制及所形成的真空强度的结构对抗的考量因素之外,还必须面临阴阳极板封装后的面板平整性及水平均匀性。
对于以上有关所谓的真空环境,进一步是指赖以在阳极板和阴极板两板的封装后,并且抽真空,使阴极板与阳极板间有一真空区域形成或称为封装区而成,由于为一种大尺寸的扁平的薄形扁平面板,因此为避免抽真空后阴阳极板需抵抗外环境大气压致使变形而裂片,阴阳极板间须配置绝缘材料的支撑柱(Spacer)或阻隔壁(rib),除维系阴阳极板之间支撑外,并可避免阴阳极板上各该导线的导通。此外,一般而言,阴极板与阳极板间的真空封合区的真空度,则至少需达10-6Torr的压力,才能使场发射电子不受空间中残留气体的影响,以至发生电浆现象,降低发光效率,以及影响奈米碳管的寿命。
公知对于阴阳极基板的对位压合制作方式,系将各阴、阳极板先行涂布UV胶及封装玻璃胶,进行对位后以UV光使UV胶固化固定,再以夹箝固定后进行烧结使玻璃胶固化封合,在烧结过程利用固化的UV胶氧化或汽化温度低于封装玻璃胶,据此可将UV胶在未达以使封装玻璃胶烧结温度前即先气化而被移除,此时两片面板的平整度平行度既由支撑器与面板周围的封装胶维持,的后再达高温的烧结温度(或玻璃胶软化温度)持温一段时间使封装玻璃胶与阴阳极板的玻璃成分再结晶后,降温固化而成形。
然而,公知的制程机制容易产生下列缺憾:
一、压合后烧结制程裂片的风险,其原因是对位压合后上面板直接压附于下面板上,两者间仅以支撑器及封装玻璃涂胶支撑,应力产生于支撑器及玻璃涂胶对抗上下面板,UV胶的功能仅提供固定上下面板避免偏移之用,该等应力若因结构上支撑柱高度分布不均,或涂胶厚度分布不均,则易集中于一特定点上,因此造成高温烧结过程裂片易产生的高风险位置。
二、易产生烧结过程对位偏移的风险,其原因是若于压合过程因上下板的涂胶厚度不均,烧结过程UV胶氧化移除后,致使各该夹箝固定施力不均,因此在封合玻璃胶软化过程,因夹箝致使面板偏移。
三、对位机构的疲劳产生的平行距离偏差,此是对位机构的上下板固定机构,因连续使用的器械疲劳,致使上下板固定机构之间水平关系消失,以致所固定吸引的阴阳极上下板间于压合过程亦无水平关系,易致使压合对位偏移。
因此,本设计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8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