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流量控制装置及带此装置的感应式点滴流量可计量水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7353.7 | 申请日: | 200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64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东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东力 |
主分类号: | G01F15/00 | 分类号: | G01F15/00;G01F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正清 |
地址: | 100039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控制 装置 感应 点滴 计量 水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计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点滴流体计量的微流量控制装置及带此装置的感应式点滴流量可计量水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水表,特别是旋翼式水表,只有在水表进出口压力差达到一定值时,经过水表的水才能冲击旋翼叶轮旋转,带动水表计数器记数,从而实现用水计量。这一结构型式的水表存在着对流量低于10升/小时-20升/小时的微小流量(或称点滴流量)不能计量的缺陷。据有关报道,我国每年由于滴漏用水造成上百亿元的损失。
在专利号为200520022823.0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能够进行微流量测量的全流量水表,但是该专利所描述的结构,仍然存在水流不易控制和测量精度有待提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水表不能计量微流量的缺陷,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防止叶轮转动过速的实现微流量的微流量控制装置及带此装置的感应式点滴流量可计量水表。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流量控制装置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由截止阀连接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截止阀上部垂直设置有磁环封针跳变组件,由出水通道的水压驱动的膜片驱动装置,膜片驱动装置连接磁环封针跳变组件,以驱动截止阀快速开启或关,其特征是在出水通道的底部设置有弹性蓄能装置。
所述弹性蓄能装置为弹性密封橡胶管或气囊,所述的弹性密封橡胶管或气囊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出水通道的壳壁上,所述橡胶管或气囊由气孔与大气相通。
所述膜片驱动装置包括有膜片分隔开的弹性仓和感受出水面通道水压的感应仓,所述膜片在弹性仓和感应仓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凹凸形变;所述感应仓通过引导孔与出水通道连通,所述弹性仓内设置有弹性部件。
在感应仓和出水通道之间设置两个个引导孔,其中一个引导孔内设置有单向阀,在出水通道压力大于感应仓压力时,单向阀截止,在出水通道压力小于感应仓压力时,单向阀导通;在另一个引导孔内部设置有渗水阀。
所述磁环封针跳变组件由带有永磁体环的磁环和带有永磁体柱的封针组成,所述磁环固定连接于膜片下表面,随膜片的凹凸形变做上下运动;所述封针同轴设置在截止阀上导向隔离套的滑道内,随所述磁环的运动做上下跳动,控制截止阀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微流量控制装置的感应式点滴流量可计量水表,包括壳体、水表旋翼叶轮、水表计数器和微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水表旋翼叶轮和水表计数器同轴安装在壳体进水口处,微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出水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量控制装置为上述的微流量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微流量控制装置的感应式点滴流量可计量水表,包括传统水表和串联在传统水表出水口端的微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量控制装置为上述的微流量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微流量(点滴流量)积累到一临界数量,使该临界数量的水集中流经水表,从而实现微流量(点滴流量)的计量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流量为1升/小时微流量的正确计量,较之传统水表的始动流量10-20升/小时有实质性的提高。本实用新型带有微流量控制装置的全流量水表既可作为整体结构使用,也可将微流量控制装置与传统水表配合使用。在传统水表的出水口端串接本实用新型微流量控制装置即可实现传统水表对1升/小时微流量(点滴流量)的计量。
本实用新型带有微流量控制装置的感应式点滴流量可计量水表水表既可以作用整体结构使用,也可将微流量控制装置与传统水表配合使用。在传统水表的出水口端串接本实用新型微流量控制装置即可实现对传统水表对1升/小时微流量(点滴流量)的计量。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弹性蓄能装置,而且在引导孔内安装有单向阀和渗水阀,因此能够常规测量精度,具有设计合理,测量精度高,寿命长,成本低,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微流量控制装置的全流量水表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视图;
图4为图2的B-B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微流量控制装置的全流量水表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东力,未经朱东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7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钢夹砂管道缠绕机的夹砂装置
- 下一篇:行走式多功能耙斗装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