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灯具散热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7264.2 | 申请日: | 200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1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子超;吴宗;黄孟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H01L23/42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灯具 散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作为LED灯具散热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在新型材料及技术的带领之下,发光二极管现今已发展成具有体积轻巧、反应速度快及无污染等优点,从而使得发光二极管渐渐被应用在各种领域中。虽然发展初期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仍稍有不足,但在更多新型材料的开发带领下,已经有逐渐取代传统照明的优势。
特别是目前所发展的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在新型材料的影响下,为了使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发挥最好的发光效益,其所需的电流也日益增加,相对所产生的作用热也大幅提升,由于过多的热量聚集会缩短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因此选择适当的散热对策成了相当重要的一环。
就目前而言,散热风扇是为最常见的散热手段,通过风扇所产生的强制气流,可快速将电子组件所产生的作用热带离,以达到其具有的散热作用,虽然风扇具有相当不错的散热效果,但风扇具有一定的体积,却不适用于体积轻巧的发光二极管。
因此公知技术便采取另一种常见的散热方式,即通过具有热传导作用的多个散热片所组成的散热体来作为发光二极管的散热对策。经由散热体本身的热传导性质,快速将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作用热吸收后,再经由多个散热片所具有的散热面与外界空气产生热交换作用,以达成其所具有的散热作用。然而,由于散热体的散热效率取决于导热效率及散热面积的多寡,同时配合外界空气的循环将热量带离,虽然公知的散热体具有足够的散热面积,但由于散热体的传导效率不足以应付产生的大量热量,从而使得其散热作用大打折扣,势必要再寻求另一种散热对策来解决目前所遭遇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传导效率的LED灯具散热模块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灯具散热模块,所述模块结构主要包括散热体、热管、导热座及压掣体,其中所述散热体由多个散热片组成,在各个散热片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穿槽,所述热管为U型管,其上具有吸热端及冷凝端,所述冷凝端穿设于所述散热体上,而所述导热座呈圆盘状,且与热管的吸热端相互贴抵,最后所述压掣体与所述导热座相结合,并固定所述热管的吸热端与导热座的相对位置,从而快速完成LED灯具的散热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热管穿设于散热体上,同时搭配高导热系数的导热座来吸收LED灯具所产生的热量,以加速热传导效率,从而使LED灯具所产生的作用热快速向外导出,最后再由散热片所形成的散热面与外界空气进行气冷散热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组合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散热体1、1a 散热片11、11a
穿孔111、111a 凸环112、112a
穿槽113 扣片114、114a
间隙115、115a 热管2、2a
吸热端21、21a 冷凝端22、22a
导热座3 端面31
凹槽32 压掣体4
压掣端41 连接端42
螺孔421 锁固组件5
发光单元6 间隔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7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开闭插芯防盗门锁
- 下一篇:点火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