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省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6969.2 | 申请日: | 200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57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献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9/08 | 分类号: | G12B9/0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省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架的省力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将抗扭力元件组设固定于支承部中,使抗扭力元件与枢接部分开设置,从而具有简化结构且组装容易的支撑架的省力结构。
背景技术
支撑架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物体的高度提升。由于不论是人工制造或自然产生的物体,其先天的形体高度均有限制,因此必须通过支撑架的支撑,使物体能配合该环境以及使用者的相对高度,以便于使用者进一步操作使用该物体。
因此,支撑架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凡是生活中的桌子、椅子或柜台等各种家具,均可通过支撑架的支撑而提高其高度,以符合人体工学,让使用者感到舒适。
此外,支撑架也可应用于LCD显示器、CRT显示器等电子产品。由于显示器给使用者提供视觉接收,因此显示器可通过支撑架的高度调整,来配合人眼的相对视角位置,以舒缓使用者长期使用的视觉疲劳,进一步保护使用者的视力。
早期的支撑架多半由一杆体组成,利用杆体将物体的高度提高,该类支撑架虽提高物体高度,却无法针对个别使用者身高条件的不同来进行相对角度调整,所以导致长期必须集中注视显示器来进行操作,工作的使用者不但容易疲劳,更容易引发各种因姿势不良所产生的慢性疾病。
目前业界采用的支撑架结构,其主要具有第一支承臂,和设于该第一支承臂上端的第二支承臂,并以两个固定轴自两侧枢接该第一支承臂以及该第二支承臂,并于该固定轴上套设有抗扭力弹簧,且该抗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掣该第一支承臂以及该第二支承臂。
如上述构造,使用者可将物体装设于第二支承臂上,当使用者欲进行角度调整时,可自行固定该第一支承臂,并转动该第二支承臂,使该第二支承臂沿所述两个固定轴作相对该第一支承臂的旋转,且调整过程中,通过该抗扭力元件所提供的弹力,从而在调整时减轻了由于该第二支承臂负荷太重而造成的困难,从而达到角度调整的目的。
然而,如上所述的构造在实际使用时,却隐含有许多使用上的缺陷:
1.现有的支撑架结构若要达到调整角度的功能,都需以固定轴为支撑,因此通常在安装固定轴的同时或之后,需将抗扭力弹簧挂装于固定轴上以作为抗扭力弹簧的支撑。但是若支撑架结构为配合安装环境的限制,而进行构造上的微缩,会使该第一支承臂与该第二支承臂的可利用空间狭小,这将造成抗扭力弹簧无法组装的困难。然而若缺少抗扭力弹簧,虽该第二支承臂仍可进行角度调整,但若该第二支承臂所承载的物体太重,将使该第二支承臂不易转动,产生使用上的不便。
2、现有的支撑架结构,其抗扭力弹簧必然外露于空气中,经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抗扭力弹簧产生锈蚀等问题。而若要进行防锈的包覆处理,则必须另行设计其它构件来包覆抗扭力弹簧,这将造成组装的不便,并增加结构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有鉴于上述常用的支撑架结构在实际应用时的缺陷,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支撑架的省力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支撑架的省力结构,其改变了传统抗扭力元件的设置位置,减少了组装空间的占用,进而达到简化结构且组装容易的功效,并对抗扭力元件进行包覆,以避免长期裸露于外而产生锈蚀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架的省力结构,其包括:一第一支承部;两个枢接部,分别枢接于上述第一支承部的两侧;一第二支承部,该第二支承部至少具有一外管体,并于该外管体内设有一内管体以对应上述两个枢接部,供上述两个枢接部从两侧设入该内管体中;两个定位元件,贯穿该第二支承部以及该枢接部,使该枢接部定位于该第二支承部;以及两个抗扭力元件,分别设于上述第二支承部的外管体中,并对应套设于该内管体上,且该抗扭力元件两端分别定位于上述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
如上述构造,当该第二支承部相对该第一支承部进行角度调整时,通过该抗扭力元件所提供的弹力,使该第二支承部的荷重不会影响其角度调整工作的进行,而便于使用者进行角度调整工作。
优选地,该第二支承部的该外管体与该内管体之间设有一止挡部,恰使上述两个抗扭力元件分别套设于该外管体内的内管体的一端上。
优选地,该止挡部开设有一贯孔。
优选地,上述抗扭力元件的一端设有一定位杆,该定位杆对应设入该止挡部的贯孔中,使上述抗扭力元件的一端定位于该第二支承部。
优选地,上述抗扭力元件的一端设有一抵掣杆,该抵掣杆恰对应抵靠该第一支承部。
优选地,该第二支承部具有一结合板,该外管体固设于该结合板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69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油田采油的油井井口集成阀
- 下一篇:钻井液渗滤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