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片状高抗堵滴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6450.4 | 申请日: | 200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82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李安怀;吴水生;王双绪;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凌秦川节水灌溉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翎 |
地址: | 712100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片状 高抗堵 滴水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节水灌溉领域的片状滴头内镶式滴灌带滴水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片状高抗堵滴水器。
二、背景技术:
滴水器是内镶式滴灌带(管)的关键部件,其直接影响着滴灌带的质量和寿命。滴水器的堵塞问题一直是制约灌溉技术发展的瓶颈。滴水器抗堵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滴灌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应用效益。造成滴水器堵塞有三个重要因素:物理堵塞、生物堵塞和化学堵塞,目前解决堵塞通常采用过滤、管道酸洗等方法,但关键还是如何对滴水器水道进行改进,使其能避免堵塞。现有的片状滴水器多用窄而长的锯齿型流道消能稳压,减小流态指数,提高滴水均匀度,但复杂的流道边界形成的结构尖角和突然拐点,会在流道中形成流动滞留区,极易造成水中固态生物沉淀和微生物滋生而堵塞水道。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片状高抗堵滴水器,其能减小泥沙和微生物的沉积和滋生,同时对迷宫流道起到自冲洗功能,有效提高了滴水器的抗堵塞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片状高抗堵滴水器,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为流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流道为迷宫式圆弧型流道。
上述迷宫式圆弧型流道为单条。
上述迷宫式圆弧型流道为多条流道相通的迷宫式圆弧型流道。
上述出水口为单出水口,设置于滴水器中部,滴水器底部设有方向识别槽。
上述出水口为双出水口,分设于滴水器两端。
上述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窗,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窗,进水窗处设有拦污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弧流道紊流,保证了消能稳压,提高了灌水均匀度,减小了迷宫流道中的流动滞留区的形成,从而减小泥沙和微生物的沉积和滋生,同时紊乱高速流态,也对迷宫流道起到自冲洗功能,从而有效提高了滴水器的抗堵塞能力。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剖示图。
图3为图1的右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5为单出水口滴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双出水口滴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拦污栅,2-圆弧型流道,3-出水窗,4-粘合面,5-过水窗。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为流道,流道为迷宫式圆弧型流道2,迷宫式圆弧型流道2为单条,迷宫式圆弧型流道2也可以是多条流道相通的迷宫式圆弧型流道,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窗,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窗3,进水窗处设有拦污栅1,拦污栅1尺寸小于流道横断面尺寸。参见图5,滴水器为轴向单侧出水,滴水器底部设有方向识别槽,出水口为单出水口,设置于滴水器中部。参见图6,滴水器为轴向双向出水,出水口为双出水口,分设于滴水器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凌秦川节水灌溉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杨凌秦川节水灌溉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6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水枪莲花喷体
- 下一篇:内埋双向翅片管蒸发式易燃易爆气液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