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抗堵压力补偿灌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6224.6 | 申请日: | 200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73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魏正英;程应社;赵万华;唐一平;卢秉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震国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压力 补偿 灌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节水的灌水器,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抗堵压力偿灌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灌水器中,普通型是通过供水压力调节其出水量,而压力补偿式灌水器是在不同的入口压力下,保证出水量基本均匀。现有的压力补偿滴头一般由3件以上构件组装而成,由于受到模具的精度、加工件、材料质量和操作人员技能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出的每个构件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即使合格即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的构件,经过组装工序后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从而影响压力补偿式滴头出水的稳定性。因此为了提高补偿式滴头的工作稳定性,应该尽量减少构件的个数。而且现有的压力补偿灌水器一般是通过改变出水口的过流面积来实现压力补偿,但是随着压力的增高,过流面积也随之减小,这样就容易出现堵塞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及装配简单、精度高的一体式抗堵压力补偿灌水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设置有入水栅格的滴头体,其特点是,滴头体的圆周上设置有与入水栅格相连通的斜梯形迷宫流道,在滴头体上还设置有压力调节区,该压力调节区包括卡槽以及设置在卡槽内的与卡槽相配合的折板,且在折板的下端设置有弹性膜片,在弹性膜片的下端还设置有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三角形迷宫流道,三角形迷宫流道通过进水口与斜梯形迷宫流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是:滴头体的两端还分别开设有一对称的环形槽;折板上还设置有折板突起,折板通过折板突起设置在卡槽内;三角形迷宫流道的断面为斜面形式,离灌水器出水口越近,三角形迷宫流道和弹性膜片之间的距离越大。
由于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单独设计弹性膜片压紧定位盖,由滴头体和调节膜片两部分构成,装配简单、精度高。灌水器除了在其圆周上布置斜梯形迷宫流道外,在其压力调节区的弹性膜片下也设计有三角形迷宫流道。灌水器在压力变化时,通过改变水流通过三角形迷宫流道的长度,而不是通过改变流道的断面尺寸来调节流量,这样在补偿状态时同样能保持较大的出口断面,从而与现有的通过改变出水口的断面尺寸而实现压力补偿的灌水器相比,提高了抗堵塞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调节区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5a是低压力时的局部放大图,图5b是高压力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板与卡槽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包括滴头体2,在滴头体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对称的环形槽7,在滴头体2上还设置有入水栅格5,滴头体2的圆周上设置有与入水栅格5相连通的斜梯形迷宫流道1,滴头体2上还设置有压力调节区8,该压力调节区8包括卡槽9和带有折板突起12的折板6,折板6通过折板突起1 2可折弯卡紧在卡槽9内,且在折板6的下端设置有弹性膜片11,在弹性膜片11的下端还设置有带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的三角形迷宫流道10,三角形迷宫流道10通过进水口3与斜梯形迷宫流道1相连通,该三角形迷宫流道10的断面为斜面形式,离灌水器出水口4越近,三角形迷宫流道10和弹性膜片11之间的距离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水流通过滴头体2一端的入水栅格5进入布置在滴头体2圆周上的斜梯形迷宫流道1,经过斜梯形迷宫流道1消能后,由进水口3进入压力调节区8,再通过压力调节区8内的三角形迷宫流道10,由出水口4流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膜片11和三角形迷宫流道10的接触长度的变化实现精确控制流量,当压力低时,弹性膜片11覆盖三角形迷宫流道10的长度短,水流通过三角形迷宫流道10的长度也短(见图5a);压力高时,弹性膜片11覆盖的三角形迷宫流道10的长度变长,水流通过较长的三角形迷宫流道10,这样进入压力调节区8的水流压力高时,迷宫流道10工作区域长,消能多;压力低时,迷宫流道10工作区域短,消能少,从而实现了出口流量的恒定,并且整个过程出口断面都是不变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6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发动机式建材专业高空吊装机械装置
- 下一篇:一种遥控调光的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