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5951.0 | 申请日: | 200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04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易定华;俞世强;徐学增;刘金成;王安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3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523122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主动脉 插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外循环用多功能主动脉插管,特别涉及一种微创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用多功能主动脉插管。
背景技术
如今的心脏手术大都采用开胸手术,该切口皮肤切口长,需纵劈胸骨,插入主动脉插管来建立体外循环。其缺点是:首先,切口较长,需纵劈胸骨破坏胸壁骨骼的完整性;其次,操作困难、费时。目前,微创心脏手术可以克服上述开胸手术中的问题,但是微创手术是在镜下完成主动脉插管,且目前主动脉插管只是实现单一的供血功能,冷灌液的输入和阻壁动脉血流需分别采用不同的复杂步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设计一种集主动脉供血、输入冷灌液和阻闭主动脉血流为一体的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适合于无需开胸置入的各类微创心脏手术的辅助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带有内腔的插管管身,管身的前端配置一气囊,气囊通过管身侧壁上的输气道与一充气管的一端相连通,管身的前端还开设有冷灌液出口,冷灌液出口通过管身侧壁上的输液道与一冷灌管的一端相连通;气囊的后侧管身侧壁上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侧孔,充气管的另一端与一指示囊的一端相连通,指示囊的另一端配置一单向阀;冷灌管的另一端也配置一指示囊;管身侧壁内还配置有弹簧圈。
在正常工作时由股动脉切口插入微创多功能主动脉插管,通过冷灌管输入冷灌液,冷灌液沿着管身侧壁上的输液道和冷灌液出口导入冠状动脉,使心脏停跳;气体通过指示囊、单向阀、充气管,沿着管身侧壁上的输气道导入到气囊,以充满气囊用来阻止血液回流心房;血液通过插管管身的内腔输入,通过前端所设置的多个微孔把血液导入主动脉,为全身供血,从而建立体外循环。
本实用新型到特点是:集供血、冷灌液输入和阻血为一体,从股动脉导入,不需要进行开胸导入,从而为胸腔镜手术提供了微创的体外循环的方法。另外,为了避免插管在动脉中弯曲时褶皱,在管壁中设计了弹簧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操作步骤的效果,操作简单化,可以缩短一半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的手术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插管管身结构示意图。
图3为A-A视图。
图4为B-B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2、3、4,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带有内腔12的插管管身2,管身2的前端配置一气囊1,气囊1通过管身侧壁上的输气道11与一充气管3的一端相连通,管身2的前端还开设有冷灌液出口9,冷灌液出口9通过管身侧壁上的输液道10与一冷灌管6的一端相连通;气囊1的后侧管身侧壁上设有与内腔12相连通的侧孔13,所说的侧孔13为一个以上;充气管3的另一端与一指示囊4的一端相连通,指示囊4的另一端配置一单向阀5;冷灌管6的另一端也配置一指示囊7;为了避免插管在动脉中弯曲时褶皱,管身侧壁内还配置有弹簧圈8;所说的管身2配制有以管身2末端为零刻度向管身2前端增加的刻度。
将本实用新型从腹部的股动脉插入,直至心脏上方的主动脉处,即可依次进行如下充气、冷灌、输血的操作:气体通过单向阀5控制,指示囊4的显示,通过充气管3经输气道11到达气囊1,从而实现阻隔血液回流的目的;冷灌液通过指示囊7的显示、经冷灌管6、输液道10从冷灌液出口9流出,到达心脏,从而使心脏停跳;血液从内腔12的后端输入,由内腔12的前端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59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