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流体涡旋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4851.6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40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国;王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国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云红 |
地址: | 471003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流体 涡旋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杂质过滤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高精度流体涡旋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类工业清洗设备中,一般都设置有过滤装置对流体进行过滤。现有的过滤装置大多为网式结构,流体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其将杂质从流体中分离出来,为达到精度要求,过滤网等中间体的微孔必须密集,所以透过性很差,过滤量不足,很难达到实际生产需求。由于过滤网等中间体容易堵塞,所以必须经常更换,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对生产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现有的过滤装置大多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达不到内部光洁度要求以及其他精度要求。被分离的杂质带有磁性时,会产生黏附现象,影响过滤精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变质(生锈等)亦会影响过滤精度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高精度流体涡旋过滤装置。使过滤效率和分离精度有效提高,克服了杂质磁性黏附现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由上筒、下筒和隔离筒构成,上筒上设有流体出口,下筒与上筒固定连接,下筒的下段为锥形结构、下端设有出渣口,在下筒的上段内设置有隔离筒,流体进口经下筒与隔离筒连通。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其采用流体加压后产生的高速旋涡流,利用杂质与流体质量(分子量)有差别的原理,实现离心分离,不仅过滤量大,而且过滤精度高。由于其采用陶瓷或PVC材料制作,有效克服了杂质磁性黏附现象,使内部的光洁度达到了精度要求,其过滤精度高在10微米以下(颗粒最大尺寸)。其在使用中无须更换中间材料,且不会出现变形、变质(生锈等)现象,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方便了使用者,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法兰,2、上筒,3、流体进口,4、下筒,5、隔离筒,6、出渣口,7、流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上筒2、下筒4和隔离筒5构成,采用陶瓷或PVC材料制作。上筒2的上端设有法兰1、下端设有隔离筒5、筒体上设有流体出口7。下筒4与上筒2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使隔离筒5位于下筒4内,流体进口3经下筒4与隔离筒5连通。下筒4的上段为圆柱形、下段为锥形结构,下端设有出渣口6,下筒4的锥角度为3-6。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带有压力的清洗液由流体进口3高速旋涡进入隔离筒5,在自重作用下向下流入下筒4的锥形筒内,利用杂质与流体质量(分子量)有差别的原理,实现离心分离,分离出的流体经隔离筒5由上筒2上的流体出口7流出继续使用,杂质由下筒4下端的出渣口6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国,未经王玉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48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现浇钢筋砼用构件
- 下一篇:一种祛黄褐斑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