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蠕动变径迷宫式滴灌带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4352.7 | 申请日: | 2006-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37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奇;戚亮;王海庆;王新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恒智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伯勤 | 
| 地址: | 832000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蠕动 迷宫 滴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迷宫式滴灌带,尤其是一种微蠕动变径迷宫式滴灌带。
背景技术
目前的迷宫式滴灌带从管内的迷宫通道的一端进水,从迷宫通道的另一端的尽头出水,整个通道自始至终管径的大小是一致的,迷宫通道如果做得过大,会因出水流量大而起不到有效的减压作用,做得过小则又会对水质的要求提高而增大使用成本,否则在使用中很容易出现因异物如泥沙等进入将迷宫通道堵塞的情况,同时,水流在管道中是平稳地流动的,即便是很细小的异物或泥沙等进入管道都极容易出现淤积现象而堵塞管道,进而影响滴灌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既能有效地降低水压,又能够降低对水质的要求,同时又能大大降低泥沙在迷宫通道内形成栓塞而堵塞管道的情况发生,保证滴灌管在较低水质情况下也正常使用的迷宫式滴灌带,尤其是一种微蠕动变径迷宫式滴灌带。
本实用新型包括滴灌管、迷宫管翼、迷宫通道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迷宫通道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由至少两段不同管径的管道构成的迷宫通道。
上述迷宫通道的各段不等管径的管道可以为柱形通道,也可为椎形通道,还可为内壁呈曲面的通道,还可以为上述几种不同形状通道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
上述的滴灌管的迷宫通道的进水口最好为两个以上。
上述的滴灌管的迷宫通道的出水口最好也为两个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迷宫通道由多段不等管径的管道构成,水流在迷宫通道中流动时会因水压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和涡流,既能有效地降低水压,又能防止泥沙栓塞的形成,大大降低泥沙在迷宫通道内堵塞的情况发生,进而能够降低对水质的要求,降低了作物耕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实施例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1为滴灌管,2为迷宫通道,3为迷宫通道进水口,4为迷宫管翼,5为迷宫通道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滴灌管1、迷宫管翼4、迷宫通道2、进水口3和出水口5,在迷宫通道进水口3和出水口5之间设有由多段不同管径的柱形通道构成迷宫通道2,迷宫通道2呈城墙垛状,横向通道的管径大于纵向通道管径,所述迷宫通道2的进水口3为6个,各个进水口3呈“h”状连接。
实施例2: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迷宫通道2进水口3和出水口5之间的多段不同管径的柱形通道构成的迷宫通道2呈“H”状,所述迷宫通道2的进水口3为5个,各个进水口3呈“h”状连接。
实施例3:
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迷宫通道2的进水口3直接设于一与迷宫通道2连接的纵向通道上,并且该纵向通道前端口径大于后端。
实施例4:
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迷宫通道2的进水口3为4个,各个进水口3呈一弧形状并入迷宫通道2。
实施例5:
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实施例型5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迷宫通道2由两段不同大小的椎形通道组合构成,且设有3个出水口5。
实施例6:
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5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迷宫通道2由两段不同大小、内壁呈弧面的通道组合构成,且设有3个出水口5。
实施例7:
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迷宫通道2的横向通道的管径小于纵向通道管径。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迷宫通道2的前一段由多段不同管径的柱形通道构成,后一段由不同大小的椎形通道组合构成,且设有4个出水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未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43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阵列电极双极放电装置
- 下一篇:扭断型防盗卸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