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立式自吸泵防虹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2276.6 | 申请日: | 200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4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展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炳华 |
主分类号: | F04D9/02 | 分类号: | F04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21453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立式 吸泵防 虹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虹吸装置,尤其指一种用于立式自吸泵上的防虹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立式自吸泵由于既具有自吸功能,安装又方便等诸多优点,在许多场合被广泛使用。常用的立式自吸泵采用真空自吸的工作原理,将泵体设计为密封罐式,把泵腔部分与中轮安装在泵体中,灌满液体后便可直接打出液体,结构简便,工作可靠,但它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因为水泵运行时,进水管路内处于较大的负压状态,停机后,泵腔中的水会因负压虹吸而从进水管路回流到储液池,直到进水管路中的负压消失为止,虽然此时泵体中的水不会全部漏掉,但泵体中的水位会下降且低于叶轮,再开机时就不会打出液体,必须再向泵体中加一些液体,使叶轮浸没在液体中,开机时才会打出液体,因此这种结构的立式自吸泵不能停太长,它虽然结构简单,能自吸,且不需自吸时间,但它不能实现自吸所必需的”一次加水,终身自吸的性能要求。为了防止上述虹吸现象,泵上需要增设破坏虹吸作用的装置。从而使得停机后泵腔中仍然存有下次启动所需要的引流液。而现有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在泵进水管处安装止回阀,这种结构的缺点为:一方面止回阀可靠性差,容易损坏而仍容易出现虹吸现象;另一方面增加了吸液阻力,影响泵的效率。另一种如图2所示:在进水管路安装电子阀门5,这种结构的缺点为:电子阀5阀片容易关闭不严,特别在高危场合使用时候,由于电磁作用,容易引发火灾或者爆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立式自吸泵防虹吸装置,其目的在于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不易坏损,大大减低维修成本,节约能耗且结构简单的立式自吸泵防虹吸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改进的立式自吸泵防虹吸装置,主要包括:泵体,泵腔与叶轮安装在泵体中,进水管及出水管固定联接泵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与泵腔之间固定设置一贯通进水管与泵腔的弯管,所述弯管位于进水管中的端口位置低于其位于泵腔内的端口位置。
所述弯管的一个端口位于泵腔内,弯管的这个端口的位置高于叶轮端面的位置。
弯管的一部分处于泵腔之内,且其形状呈“U”型。
弯管的一部分处于进水管之内,且其端部向下弯曲。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进水管与泵腔之间设置一贯通进水管与泵腔的弯管,弯管位于进水管中的端口位置低于其位于泵腔内的端口位置。如此结构设置的防虹吸装置结构简单且性能安全可靠,因弯管不易坏损,维修成本大大降低,立式自吸泵不会因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止回阀产生的吸液阻力而降低其工作效率,节约了立式自吸泵工作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式自吸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立式自吸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改进的立式自吸泵防虹吸装置,主要包括:泵体1,泵腔11与叶轮12安装在泵体1中,进水管2及出水管4固定联接泵腔11,所述的进水管2与泵腔11之间固定设置一贯通进水管2与泵腔11的弯管3,所述弯管3位于进水管2中的端口31位置低于其位于泵腔11内的端口32位置。弯管3的位于泵腔11内的形状呈“U”型,位于进水管2中的端部向下弯曲。如此结构设置的防虹吸装置结构简单且性能安全可靠,因弯管不易坏损,维修成本大大降低,立式自吸泵不必因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止回阀或产生的吸液阻力而降低其工作效率,节约了立式自吸泵工作能耗,另,所述弯管3的一个端口32位于泵腔11内,弯管3的这个端口32的位置高于叶轮12端面的位置,可实现立式自吸泵所必需的“一次加水,终身自吸”的性能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炳华,未经展炳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2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