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化输液泵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0711.1 | 申请日: | 200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73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友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19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化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病人输液的泵,具体说是一种控制输液瓶、袋输液速度与温度的数字化输液泵。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用的比较先进的输液泵由装袋器、电热件、气泵、流量调节器等组成,装袋器硬,内只能密封输液袋,不能装放输液瓶,输液瓶放入其内时,其内不能密封,因而不能对输液瓶的输液进行调节,使用较局限,而且,它的电热件不配套以温度传感器,只依靠其自身的产热与散热的相对平衡,来使温度恒定,这个温度的波动范围大,不精确,不能数字化,另外它的气泵直接固定于外壳上,气管内没有微孔筛等消音结构,噪音大,振动强,它的流量调节器不配套以流量传感器,流量的调节只依靠电位器手工调节,波动范围大,不精确,不能数字化,它没有输液的定时定量,输液完毕、输液故障等的警示结构,没有输液定时定量、输液完毕、输液故障等的告示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目前输液泵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在输液瓶、输液袋的输液中都能使用,输液温度、输液流量调节精确,噪音低、振动小、输液时间与流量、输液完毕、输液故障等能告示的数字化输液泵。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是气泵,由皮袋、管状电热件、气泵、微孔筛、外壳、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脑板组成,皮袋软,袋状结构,上有袋盖,袋口小,外有管状电热件,管状电热件大小形状与输液器软管配套,管状电热件由导线连接于电脑板上,接受电脑板控制,当输液瓶、袋连同插于其上的输液器放置于皮袋内,输液器软管挤进管状电热件的槽内,盖上袋盖,皮袋内即密封,皮袋固定在外壳上,皮袋的固定侧有导管接通气泵,气泵为交直流两用泵,当病人需活动时拔掉交流电,让直流电供电工作,便于携带,气泵由软垫固定于外壳上,气泵的气管内有微孔筛,微孔筛的内孔细小,对通过的气体有过滤作用,并可缓冲气体的冲力,起着消音的作用,它的噪音低,振动小,气泵由导线连接于电脑板上,接受电脑板的控制。
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于皮袋口,直接连接于电脑板,能将相应的信号传给电脑板,电脑板位于外壳内气泵旁,为一微电脑结构,内编有温度、流量与时间程序,上有温度调节器、流量调节器、时间调节器、语音设置器,外有显示屏,显示屏为一小型显示屏,按温度调节器,给出一个温度指令,电脑板给管状电热件输出相应的电流信号,管状电热件发热,温度传感器测知其相应的温度,将相应信号传输给电脑板,调整修复电脑板上相关的输出信号,最终使输出电流给管状电热件产生热量达到指令的要求,温度恒定,数字化,按流量调节器,给出一个流量指令,电脑板给气泵输出一个相应的电流信号,气泵工作,产生气压,气体通过输液器上的通气管道内的空气过滤器,进入输液瓶、袋内,或由气体直接挤压输液袋,输液瓶或袋内药液通过输液器导管流出,流量传感器测知这一流量,将相应的流量信号反馈给电脑板,调整修复电脑板的相关输出信号,最终使气泵产生的气压达到相应的指令要求,使得流量恒定,数字化,按时间调节器,电脑板即可记录下输液的起止时间,通过流量换算,便有定时定量的相应信号,电脑板贮存这一时间与流量的信号,按语音设置器进行选择设置,便可有相应的语音告示,输液完毕或输液故障时,流量传感器输入给电脑板的是一特定的特殊信号,此信号也在电脑板贮存,语音设置器选择设置后,这一特殊信号也会进行语音告示。
有益效果 与目前的输液泵相比,它用皮袋、管状电热件、气泵、微孔筛、外壳、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脑板来取代原来的装袋器、电热件、气泵、流量调节器等,使之在输液瓶、袋的输液中都能使用,输液温度、流量调节精确,数字化,并能对输液的定时定量、输液完毕、输液故障等进行语音告示。
附图说明 图1产品的结构图
图中:1、皮袋 2、管状电热件 3、气泵 4、微孔筛 5、外壳 6、温度传感器 7、流量传感器 8、电脑板 9、温度调节器 10、流量调节器 11、时间调节器 12、语音设置器 13、显示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友,未经王建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0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圆弧面的靠模工装
- 下一篇:后视镜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