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没式反循环工程钻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8023.1 | 申请日: | 200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47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民 |
主分类号: | E21B3/00 | 分类号: | E21B3/00;E21B2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刘伟 |
地址: | 0573***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没式反 循环 工程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用钻机,尤其是反循环工程钻机,属钻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反循环工程钻机主要由钻井系统和泥浆抽取系统组成,按泥浆抽取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钻井系统和泥浆泵、注水泵分离设置式,另一类是钻进系统和泥浆泵、真空泵集成设置式。前者在钻进深度加深增加钻杆后,通过注水泵向泥浆泵注水,排出泵中空气后使泥浆泵正常运转;后者在增加钻杆后利用真空泵抽吸泥浆泵中空气,使井中泥浆在大气压作用自动被吸入泥浆泵中,然后再启动泥浆泵正常运行。两种结构形式中,泥浆泵的安置位置均处于井中泥浆液面之上,暴露于空气中,均存有运转前的排空问题。每次增加钻杆后,均需要对泥浆泵进行排空处理,常因此种频繁的排空处理影响钻井进度,进而影响到钻井作业效率,并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工作负荷;此外,由于泥浆泵暴露于空气中,故对泵的机械密封性要求较高,而其所处的恶劣工作环境又常影响到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并引发密封失效问题,导致泥浆泵难以正常可靠地运转;再者,泥浆泵处于泥浆液面之上无疑提升了泥浆泵的吸入高度,泥浆的比重又大,钻到一定深度时常出现泥浆抽吸困难问题,一般钻深达40米时就得放慢钻进进速度,至80米时很难再继续钻进。综上,现有的反循环钻机中泥浆暴露设置带来的种种弊病已成为影响制约反循环钻机可靠运行及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必须设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消除泥浆泵暴露设置缺陷的潜没式反循环工程钻机。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潜没式反循环工程钻机,构成中有钻塔,与钻塔滑动连接的变速箱,与变速箱的输入、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钻杆电机、钻杆,以及泥浆泵和泥浆泵电机,其独特之处在于,所述钻杆为空心钻杆4,所述变速箱2的输出轴为空心叉状轴6,所述泥浆泵5位于空心钻杆4与空心叉状轴6的传动连接处,其中心的进口7与空心钻杆4相连通、泵体一侧的出口8与空心叉端相连通,空心叉状轴6的上端延伸至变速箱外与排放管9相连通,延伸端与排放管9之间设有机械密封10,所述泥浆泵电机位于空心叉状轴6的叉端或上延伸端并与泥浆泵5传动连接。
上述潜没式反循环工程钻机,所述泥浆泵电机11位于空心叉状轴6的叉端并配置有集电环12,泥浆泵电机11固定于叉端泥浆泵5上,其输出轴直接与泥浆泵5传动连接,集电环12套装于空心叉桩轴6上并与变速箱2连接。
上述潜没式反循环工程钻机,所述泥浆泵电机13位于空心叉状轴6上延伸端上的排放管8上,泥浆泵电机13的输出轴通过空心叉状轴6中的传动轴14与泥浆泵5传动连接。
上述潜没式反循环工程钻机,所述泥浆泵5,其对称于出口8的壳壁上对接配重15。
上述潜没式反循环工程钻机,所述钻塔1带有钻杆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中吊杆16的两端与变速箱2连接,钢丝索17绕经吊杆顶端的滑抡18、钻塔顶部的滑轮19后引出。
本实用新型将泥浆泵设置在钻杆上端,并使钻杆及变速箱输出轴为空心轴,泥浆泵总是随空心钻杆潜没在井中的泥浆液面下,可利用泥浆阻隔空气的进入,从而在增加钻杆时免除了重复麻烦的排空处理,大大缩短了增加钻杆耗时,降低了工作负荷,提高了工效,并极大地降低了泥浆泵自身的机械密封性能要求,延长泥浆泵使用寿命及钻进深度,提高其工作可靠性;此外,还将泥浆泵相对钻机的分体设置方式变为与钻机紧密科学结合在一起的集成设置方式并省去了注水泵,简化了构成并使结构更为紧凑,使其在钻井使用中的移动安置变得更为方便,适宜作为钻井工程设施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零部件标号分别为:1-钻塔,2-变速箱,3-钻杆电机,4-钻杆,5-泥浆泵,6-空心叉状轴,7-进口,8-出口,9-排放管,10-机械密封,11、13-泥浆泵电机,12-集电环,14-传动轴,15-配重,16-吊杆,17-钢丝索,18、19-滑轮,20-齿轮,21-叶轮、22-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民,未经李洪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8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S型散热管的家庭采暖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交通信号灯改良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