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清洁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5601.6 | 申请日: | 200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2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丁波;邢敏华;姚玉平;赵恩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8 | 分类号: | F24F13/28;B08B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清洁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装置,特别是一种安装在空调室内机本体上的自动清洁过滤装置,属于家用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内机进风处的过滤网一般都是作为独立结构固定在进风口处,需要将其取出通过手动清洗才能达到清洁的目的,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多不便。并且,由于用户经常容易忘记清洗过滤网,致使过滤网上灰尘积聚较多,容易滋生细菌继而影响室内的空气品质。这种情况还容易产生噪音,增加空气运行阻力,导致能耗增加,不利于空调的整体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
自动清洁过滤装置,包括有过滤网本体,过滤网本体依靠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本体的进风处,其中:在过滤网本体垂直于水平面位置的两边分别设有导轨,导轨上附有转轮,在转轮之间连接有清洁器,电机安装在清洁器上,至少有一个转轮与电机的机轴连接,在过滤网本体的下端设有集尘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上述的自动清洁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的电机有两个,分别以机轴朝外的方式安装在清洁器的两端。
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清洁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的电机机轴的转向为正反双向交替转动。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清洁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的转轮与导轨采用啮合方式配合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清洁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的清洁器的长度与过滤网本体的宽度相同;或者清洁器的长度大于过滤网本体的宽度。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清洁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的清洁器为毛刷,毛刷的刷毛与过滤网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本自动清洁过滤装置,即可根据需要让空调来对过滤网进行自动清洁,从而避免了过滤网上富集灰尘、滋生细菌,保证了过滤网的清洁卫生,也降低了空调的运行噪音和功耗,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过滤网本体;2-导轨;3-转轮;4-上行电机;5-下行电机;6-毛刷;7-集尘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自动清洁过滤装置,包括有过滤网本体1,过滤网本体1依靠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本体的进风处,其中:在过滤网本体1垂直于水平面位置的两边分别设有导轨2,导轨2上附有转轮3,在转轮3之间连接有清洁器,电机安装在清洁器上,至少有一个转轮3与电机的机轴连接,在过滤网本体1的下端设有集尘盒7。为了实现清洁的功能,前述的电机可以有两个,分别以机轴朝外的方式安装在清洁器的两端。前述的转轮3与导轨2采用啮合方式配合连接。同时,清洁器的长度与过滤网本体1的宽度相同;或者清洁器的长度大于过滤网本体1的宽度。为了实现清洁器在对灰尘清洁的时候不用损伤过滤网,前述的清洁器为毛刷6,其刷毛与过滤网紧密接触。为了便于用户观察盒内积灰的情况,集尘盒7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能很方便地从安装位置取下,及时对其清空。
其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将两个电机的机轴朝外,然后分别安装在毛刷6的两端。同时在毛刷6的两端再分别安装上转轮3。并且让电机的机轴与转轮3连接,以便为转轮3提供动力。随后,将转轮3依照啮合方式,安装在过滤网本体1两边所设的导轨2上。正是由于采用了啮合的连接方式,使导轨2在对转轮3的位移进行限制的同时,也限定了其上所连接的毛刷6的位置,能确保毛刷6与过滤网紧密接触。接着,在过滤网本体1的下端安放集尘盒7,即完成自动清洁过滤装置的安装。并且,为了实现毛刷6经转轮3与导轨2配合后,能够进行一个上下来回的运动,两个电机的机轴工作时的转动方向相反,即分为上行电机4与下行电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5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