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可回转四冲程汽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5307.5 | 申请日: | 200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6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顾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启华 |
主分类号: | F01M1/06 | 分类号: | F01M1/06;F01M11/08;F02F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01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回转 冲程 汽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可回转四冲程汽油机,具体地说是用于手持式动力机械的配套动力,广泛应用于园艺机械、建筑机械和其它家用器械,属于动力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手持式动力机械所配置的动力除电动工具外,绝大部分为二冲程汽油机。这种便携式汽油机仅美国市场的年需求量就超过1000万台。由于二冲程汽油机油耗高,排放污染严重等缺陷,近十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公司先后研发了一些超小型四冲程汽油机,但由于在性能、工艺和制造成本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至今未曾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例如本田公司设计的四冲程汽油机,其缸头、缸体和箱体连成一体,缸体内壁电镀和加工工艺性较差,也增加了制造成本,且轴向尺寸偏大。这种汽油机的废气排气口设在顶部缸头罩上,倒置时间较长时,部分机油会溢入化油器,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该种结构的四冲程汽油机还存在发动机过热、烧机油和功率不足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微型可回转四冲程汽油机,在不使用机油泵的情况下能使机油润滑系统自动循环;可作360°回转时仍能正常运转,都不会造成机油溢入燃烧室;其并具有油耗低、故障少、噪音小和排放优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曲轴箱体和左轴承座组合后形成曲轴室,左箱盖和曲轴箱体组合后形成机油贮油室,气缸体的顶部与缸头罩组成摇臂室,摇臂室通过二个推杆的导孔与凸轮室相通,机油贮油室通过曲轴左端的吸油孔与曲轴室相连,曲轴室通过通气孔与摇臂室相连,凸轮室通过曲轴箱体底部的回油孔与机油贮油室相连,机油贮油室和曲轴室被左轴承座隔离,即使在作业时能使汽油机360°回转或倒置,不会造成机油溢入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在曲轴箱体上凸轮室的外侧设有废气排气口,通过废气管与空滤器相通,废气排气口设在汽油机中间位置可避免汽油机倒置时部分油气或油滴随废气同时进入空滤器和化油器而影响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在不使用机油泵的情况下能使机油润滑系统自动循环;在作业时使汽油机360°回转或倒置,都不会造成机油溢入燃烧室;其并具有油耗低、故障少、噪音小和排放优等特点,同时化油器采用膜片式化油器,发动机任何状态下都能保证燃油正常供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机油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曲轴箱体1、回油孔2、机油贮油室3、左轴承座4、搅油浆5、吸油孔6、曲轴7、左箱盖8、连杆9、气缸体10、活塞11、缸头罩12、摇臂室13、推杆14、飞轮15、凸轮室16、曲轴室17、通气孔18、单向伐19、推杆导孔20、废气排气口21及废气管22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主体由曲轴箱体1、左轴承座4、左箱盖8、气缸体10和缸头罩12等组成。曲轴箱体1和左轴承座4组合后形成内腔为曲轴室17,左箱盖8和曲轴箱体1组合后形成内腔为机油贮油室3,活塞11装在气缸体10内,气缸体10的顶部与缸头罩12组成摇臂室13,摇臂室13通过二个推杆14的推杆导孔20与凸轮室16相通;机油润滑系统自成回路,机油贮油室3通过曲轴7左端的吸油孔6与曲轴室17相连,曲轴室17通过通气孔18与摇臂室13相连,凸轮室16通过曲轴箱体1底部的回油孔2与机油贮油室3相连,机油贮油室3和曲轴室17被左轴承座4隔离,即使在作业时能使汽油机360°回转或倒置,不会造成机油溢入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四冲程汽油机的曲轴箱体1为整体,气缸体10与箱体分离,这样便于气缸体内壁电镀和加工。同时在缸头迎风侧增加了通风道以提高散热效果,箱体和气缸体的连接螺栓由箱体向上反吊,改善了机械加工和装配的工艺性。曲轴7一端的球轴承支承在箱体右侧的轴承孔内,另一端支承在左轴承座4上,设置左轴承座的原因是为了使曲轴连杆总成能整体装入曲轴箱体内而不受干涉,同时将曲轴室17与机油贮油室3隔离,左轴承座4外侧是左箱盖8,形成的内腔为机油贮油室3,本方案适当加大了贮油室容积,以增加机油容量,减少机油过热,也延长了加机油的间隔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启华,未经顾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5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