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线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5232.0 | 申请日: | 200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1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炎秋;鲍爱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7/26 | 分类号: | B23H7/26;B23H7/10;B23H7/0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火花 切割 机床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线架结构,属于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由床身、立柱、上下臂、安装于上下臂上的上下导轮系、工作台、丝筒、电极丝及电机、传动组件等组成,其中,固定连接于立柱的上下臂及安装于上下臂上的上下导轮系分别构成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头架和下线架,工作时电极丝沿导轮运动,同时,置于工作台的工件相对于电极丝有相对运动。
从运动形式来看,现有技术中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有两种结构形式:结构形式之一,立柱及上臂固定,工作台可进行X、Y向十字型运动。结构形式之二,立柱可进行Y向运动,上下臂固定连接于立柱上,工作台可进行X向运动。以上两种结构形式的线切割机床,其上下导轮系均固定安装于上下臂上,同时,都需工作台运动。在加工较大质量的工件时较为不便,机床体积大,同时,由于工作台载荷大,机床易变形,加工精度降低,电机功率要求较大,增加了耗电量。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了一种体积更为紧凑、加工精度更高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线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路如下:
在上下臂体上分别安装可沿上下臂体移动的上下导轮系,以此实现电极钼丝在一个方向上相对于工件的运动,从而使工作台保持不动或只作另一个方向上的运动。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线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立柱的上下臂、上下导轮系,
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导向件、通过该导向件分别与上下臂活动连接的上下连接板、驱动该连接板运动的电机及传动组件,所述连接板通过导向件和传动组件与上下臂连接在一起,所述导轮固定安装在连接板上。
当上述电机工作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板相对于上下臂进行X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轮固定于能够相对于上下臂进行X向运动的连接板上,实现了电极钼丝相对于工件在一个方向上的运动,工作台只需作另一个方向上(Y向)的运动。当立柱可进行Y向运动时,工作台可完全不动,避免了驱动承载有大质量工件的工作台运动,机床体积可更为紧凑,加工精度更高。特别是这对于加工较大质量的工件时尤为方便。
进一步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所述连接板呈冂字形,它安装于上臂或下臂上,所述导向件安装于冂字形连接板的内侧壁与上臂或下臂之间,连接板的两端还安装有防护罩。
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实现对导向件和传动组件的安全防护。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向件可以为导轨副,传动组件可以为丝杆副。
(四)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架、下线架端面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头架、下线架部分传动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线架由头架(100)、下线架(500)及立柱(图中未画出)三部分组成,头架、下线架均固定安装于立柱上,两者的结构类似,分别由上臂或下臂(10)、导轨副(20)、连接板(40)、防护罩(50)、导轮(60)及驱动该连接板运动的电机(图中未画出)及丝杆副(30)组成。其中,上臂、下臂(10)是基础件,连接板呈冂字形,它安装于上臂或下臂上,连接板的内侧壁与上臂或下臂之间安装有导轨副(20),连接板通过导轨副(20)及丝杆副(30)与上下臂与上下臂活动连接在一起,连接板的两端安装有防护罩(50)。导轮(60)固定安装在连接板(40)上。
该实施例中,由于立柱可进行Y向运动,而上导轮系(200)在丝杆副(30)的驱动下可沿头架(100)运动,同时,下导轮系(400)也可沿下线架(500)作同步或异步运动,可实现电极钼丝(300)相对工件的进给运动。工作台完全不动,机床较为紧凑,加工精度高,工作耗电少。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本实用新型有多种实施形式,如导向件和传动组件有多种具体结构形式,以上这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阅读本说明书后毋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再现出,在此就不详述了。采用上述等同替代方案当然落入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52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下管器
- 下一篇:一种便于电路板安装定位的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