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线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5068.3 | 申请日: | 200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26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棋鹏 |
主分类号: | F21V33/00 | 分类号: | F21V33/00;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忠浩 |
地址: | 210000江苏省南京市江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灯,尤其是一种在夜晚放风筝时夹持在风筝引线上的发光线灯。
背景技术
放风筝不仅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对于增强体质也很有帮助。在众人集中放风筝的场所,一般都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风筝和引线,防止引线相互缠绕。
近年来,在风筝上设置闪光发光装置,闪光发光装置使风筝在夜晚更加亮丽,但是,在夜晚放飞风筝,由于能见度低,人们很难看清楚风筝引线,在众人集中放飞风筝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引线缠绕的不愉快的事情。而风筝上设置的闪光发光装置一般体积较大,并且采用集中供电,将这种闪光发光装置用于风筝引线也不现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夜晚集中放飞风筝的时候,人们很难看清楚风筝引线,容易导致引线缠绕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能夹持在风筝引线上的发光线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光线灯,包括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夹与壳体固为一体,壳体中设有包括纽扣电池、闪光IC芯片、控制开关和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闪光发光电路,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端穿透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壳体为半透明壳体,线夹与壳体通过铆钉固为一体,所述的闪光发光电路安装于电路板上,并通过壳体端部的旋盖固定于壳体中,控制开关的弹性触点在旋盖的压迫下接通闪光发光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线夹的端部的夹持面为齿形防滑面,端口设有挡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由多个发光线灯沿风筝引线分别夹持,绚丽的彩光可以清楚的标示风筝引线的走向,提示人们在夜晚放飞风筝的过程中能相互避让,防止与其他风筝引线发生缠绕,绚丽的彩光也点缀了夜空,形成更加亮丽的道风景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中:1、线夹,2、壳体,3、旋盖,4、铆钉,5、纽扣电池,6、发光二极管,7、闪光IC芯片,8、控制开关的弹性触点,9、弹簧,10、齿形防滑面,11、挡片,12、电路板,13、风筝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外部结构和装配关系,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由图1可见,含有弹簧9的线夹1通过铆钉4与壳体2固为一体,壳体2内的闪光发光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6的发光端穿透壳体2,线夹1的端部的夹持面为齿形防滑面10,端口设有挡片11。由图可见,在弹簧9的作用下,线夹1由端部夹持面的齿形防滑面10将风筝引线13夹持。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为半透明壳体,闪光发光电路中设有三个发光二极管6,它们分别发出红、绿、蓝色光,工作中,在三个发光二极管6之间循环发出红、绿、蓝三种不同的色彩。
由图2可见,闪光IC芯片7和发光二极管6安装于电路板12上,纽扣电池5和控制开关的弹性触点8置于电路板12的背面,包括纽扣电池5、闪光IC芯片7、发光二极管6和控制开关的弹性触点8的电路板12通过旋盖3固定于壳体2中,发光二极管6的发光端均穿透壳体2,控制开关的弹性触点8在旋盖3的压迫下接通由纽扣电池5、闪光IC芯片7、发光二极管6组成的闪光发光电路,使发光二极管6不断闪烁,发出绚丽的光。
具体使用时,应该使夹持在风筝引线13上线夹1的发光二极管6的发光端处于线夹1的下表面,这样才能便于下方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棋鹏,未经陈棋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50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