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感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5019.X | 申请日: | 200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2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锐;钱晓娟;袁涛;朱云春;韩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沪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11/06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建群;蔡凤苞 |
地址: | 21425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 电缆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种电缆,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精密仪器仪表、机械加工设备等高精度传感器用传感电缆。
背景技术
精密仪器仪表、机械加工设备与传感器间连接传感电缆,如数显仪、记录器等与传感器间连接电缆,因常处于外界强电干扰环境中,会造成对光电传感器、感应同步器、感应报警器等各种传感器的干扰。现有此类电缆屏蔽,基本采用普通电缆屏蔽结构,如单层铜丝编织、单层铝箔屏蔽、铜丝疏绕+铜带双屏蔽,如中国专利200520071575.9公开的高精仪表电缆,其屏蔽为对绞线对设置引流线,缆芯外设置编织金属丝或金属带绕包屏蔽层及引流线。中国专利02262474.0所述铁路数字信号电缆,采用铝塑复合带、超导磁钢带二层屏蔽。然而上述屏蔽结构,抗电磁干扰能力仍然不够强,屏蔽系数(γ值)较大,即使是铜丝疏绕+铜带双屏蔽结构,γ值也只能达到0.6左右。因此采用现有结构,实际使用中还会因环境强电磁作用产生电磁干扰,仍不能适应高精密设施对屏蔽的超高要求,会造成信号传输不稳定,信号失真、仪器误读、误操作。
因此,现有技术电缆抗电磁干扰效果有限,仍不能满足一些高精密传感器对抗电磁干扰特性的苛刻要求,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屏蔽性能更好,适用于高精密设施的传感电缆。
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缆芯外屏蔽采用铝箔、铜丝编织密网、铜带绕包三层复合屏蔽,从而大大提高屏蔽抗干扰性能,实现发明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传感电缆,包括若干绝缘线芯绞合组成缆芯,缆芯外屏蔽层及屏蔽层外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说缆芯外屏蔽层依次为铝箔重叠绕包层、铜丝编织密网、软铜带叠绕层组成的三复合屏蔽。
实用新型所说铜丝编织密网,是相对于普通屏蔽用编织疏网而言,是指编织铜丝相互靠拢。为最大程度提高编织网的封闭密实性,进一步提高屏蔽效果,所述铜丝编织密网较好是编织密度在95%以上。
所说软铜带,较好为厚度达到0.05mm以上,适当厚度有利于提高屏蔽效果,获得优异的屏蔽性能,同时又能保持电缆适度柔软。
实用新型传感电缆,由于采用上述三层屏蔽结构,不仅屏蔽层覆盖面大,而且在保持电缆较好柔软性前提下,具有较厚的屏蔽截面,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缆抗电磁干扰屏蔽能力,编织密网及适当厚度软铜带,可以获得极小的屏蔽系数γ值,本实用新型γ值可以达到0.0008左右,屏蔽效果优异,确保各种信号传输高度稳定和不失真,并且电缆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尤其适用于精密仪器仪表、机械加工设备等对屏蔽要求严格的重要精密设施中。内层采用铝箔屏蔽,铝箔柔软、无毛刺及锐边,使用及弯折中不易损伤线芯绝缘,并可获得100%屏蔽覆盖率;中间铜丝编织密网,尤其是编织密度达到95%以上的密网,不仅有利于保持电缆的柔软弯曲性,而且具有较厚的屏蔽截面,有利于提高屏蔽效果,同时放置于中间,可以避免其毛刺和断头损伤线芯绝缘及外护套;外层软铜带叠绕,不仅有较厚的屏蔽截面,而且可以起到最后封闭包严作用,可以消除屏蔽漏泄。另外铜丝编织加上软铜带绕包,屏蔽层截面积大,有利于电磁感应电流快速输入地下,可以有效减少电流穿透到线芯产生的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附图为实用新型传感电缆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实用新型传感电缆,包括铜导体1及聚乙烯绝缘2组成线芯,若干线芯绞合成缆芯,缆芯外依次为铝箔叠绕屏蔽层3、编织密度为96%的铜丝编织密网屏蔽4、厚度为0.06mm的软铜带叠绕屏蔽5组成复合屏蔽,外挤包聚氯乙烯护套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沪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沪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50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