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微型马达用的终端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1223.4 | 申请日: | 2006-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30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周万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H01R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李晓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马达 终端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马达(Miniature motor)的终端元件(Terminaldevice)。
背景技术
微型马达(Miniature motor)在一般业界上是指尺寸小于5φ,亦即微型马达的直径在5mm以下。微型马达的启动电流以及负荷电流为数十毫安(mA),甚至更小,以有别于小型马达。小型马达(Small motor)的尺寸一般在5φ以上,甚至大于10φ,启动电流以及负荷电流则为数百毫安。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是绘示现有技术的马达1的侧视图。图2绘示图1中终端8的外观视图。如图1所示,马达1包括马达本体A、马达外壳2、输出轴3、端子4、托架5、配重6、电路基板7、终端8、保持装置16以及脚部17。终端8可使端子4与电路基板7的一定的电接点的电气连接,以单独方式控制,并且终端8是以焊锡S固定于各端子4。
终端8是由薄弹簧板弯折形成。如图2所示,终端8具有以焊锡S固定于马达本体A的端子4的安装部分10。终端8在此安装部分10的下端,具有朝内方(朝配重6侧)作直角弯折的第一部分11。第一部分11是以沿马达外壳2的周面的方式与输出轴3略平行地延伸。终端8另具有将第一部分11的前端作U字状折返的弯曲部位B,而与第一部分11略平行地延伸的第二部分12。终端8另具有自第二部分12的后朝外方突出弯折的第三部分13。第三部分13的后端所形成的弯曲部13a的顶部处,形成有表面经Au(金)镀敷处理的接地部14。通过接地部14,电路基板7的一定的电接点与终端8的电连接都可确实化。
然而,由于终端8是以第三部分13朝第一部分11的方式弯曲,弯曲的弹力主要是由第一部分11的前端弯曲部位B所产生。当电路基板7下压时,终端8的弯曲部位B所产生的回弹性较差,会影响接地部14与电路基板7接触的紧密度,进而降低电流的传输效率。
此外,由于终端8会随着马达外壳2不断震动,若只靠弯曲部位B作弹性支撑,会容易出现弹性疲乏,甚至变形。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微型马达的终端元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增加回弹力的终端元件,进而增加终端元件与电路板接触的紧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弹性疲乏或变形产生的终端元件。
根据一较佳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元件(Terminal device)固定于微型马达(Miniature motor)的主体,以提供电路板连接之用。终端元件包括固定部分、圆弧部分、抵触部分以及接地部分。终端元件通过固定部分固定于微型马达的主体。圆弧部分是自固定部分处延伸,并且圆弧部分与固定部分的衔接处作为一第一支点。抵触部分是自圆弧部分处弯折并且延伸,并且抵触部分可操作地与圆弧部分相接触,进而形成一第二支点。接地部分自抵触部分延伸,以提供电路板连接之用。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当终端元件的接地部分被一外力下压时,外力会经由第二支点平均分散于圆弧部分上。此外,当圆弧部分经由第二支点,受外力作用时,圆弧部分会向微型马达的一输出轴的平行方向延展。由此,可有效增加回弹力,进而增加终端元件与电路板接触的紧密度,以增进电流的传输效率。更甚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元件是以第一支点以及第二支点作为弹性支撑,能有效减少弹性疲乏发生的机率,甚至减少变形的产生。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马达的侧视图;
图2图1中终端的外观视图;
图3为微型马达以及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元件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终端元件的外观视图;
图5为图4中终端元件受外力作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终端元件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终端元件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终端元件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马达 2:马达外壳
3:输出轴 4:端子
5:托架 6:配重
7:电路基板 8:终端
10:安装部分 11:第一部分
12:第二部分 13:第三部分
13a:弯曲部 14:接地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12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壳聚糖修饰脂质体制备基因给药载体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健身杆的末端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