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檀香炉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1099.1 | 申请日: | 200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86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钧迪;张永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钧迪;张永泰 |
主分类号: | F24B1/00 | 分类号: | F24B1/00;A47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檀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檀香炉,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操作且有助于香料持续性完全燃烧的檀香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檀香炉是设有一炉具及一盖体,该炉具内部是用以装填檀香粉末,在使用时仅需将粉末的一部分点燃,即可慢慢延烧至相邻的檀香粉末,并在点燃后将盖体覆盖于炉具上,其中盖体是设有数个穿孔供燃烧的烟雾飘散至檀香炉外部;
然而,此种檀香炉无法有效地控制粉末的份量,而产生燃烧过多或不足的现象,其中当份量过多时所产生的浓烟会造成污染或使人体产生不适,加上檀香粉末的价格不斐,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一大负担,而当份量不足时,则容易使檀香粉末无法延烧而产生熄灭且使烟量不足;
因此,有业者发展出一如图5所示的檀香炉60,其中该檀香炉60是设有一与炉具61相符的模具62,该模具62上是穿设有一连续弯折延伸的开槽63,其中该开槽63的断面是略呈一方形,而为使模具62在制作时容易脱模,一般是会将开槽63的断面制作成朝炉具61方向渐扩的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使用时是如第六图所示,是将模具62置于炉具61上并将檀香粉末70填满开槽63,再将模具62与炉具61相分离,则可在炉具61产生一连续弯折且断面形状相同的檀香粉末70条;
然而,上述的檀香炉60在点燃檀香粉末70条后,上方较窄粉末条经燃烧所得的热不足以使下方较宽的粉末条完全燃烧,因此常发生上方的粉末已燃烧完毕,而下方尚剩余很多未燃烧的粉末,不仅造成浪费且所产生的烟量不如预期;
由于檀香粉末70经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并不多,且檀香粉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更不易燃烧,加上炉具61一般是以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质或铜质所制成,使燃烧热量大部分被炉具61吸收而散热,如此更不利于将燃烧热传递至下方的粉末条中,而造成檀香粉末条70产生经常性的熄火。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檀香炉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檀香炉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檀香炉,便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檀香炉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檀香炉,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檀香炉,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檀香炉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檀香炉,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有效达到持续性完全燃烧、方便操作及节省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檀香炉,其包括有一炉具及一模具,其中:炉具是凹设形成有一连续迂回弯折延伸的沟槽;模具是与炉具设有沟槽一侧相结合,且设有一与炉具沟槽相对应且连续迂回弯折的开槽,其中开槽的断面是与炉具沟槽相连通且向上渐缩为不等腰梯形,使开槽的最宽及最窄处的差距较小,并设有一斜度较大的渐扩斜面及一斜度角小的渐扩斜面,而开槽最宽处的宽度是略小于沟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檀香炉,另设有一与炉具相结合的盖体,该盖体是呈一与炉具相符的结构,其顶面是凸设有一供使用者提拿的提耳,且在提耳周缘上是穿设有供燃烧烟雾散至外部的穿孔。
前述的檀香炉,其中所述的在炉具靠近沟槽的周缘上是设有数个定位孔,而模具底面是凸设有分别与定位孔相结合的定位柱。
前述的檀香炉,其中所述的各定位孔贯穿该炉具。
前述的檀香炉,其中所述的炉具为一略呈长方形的炉体,且其底部设有数个支撑脚。
前述的檀香炉,其中所述的斜度较小的渐扩斜面其角度以五度为最佳。
前述的檀香炉,其中所述的炉具为一略呈长方形的炉体,且其底部设有数个支撑脚。
前述的檀香炉,其中所述的斜度较小的渐扩斜面其角度以五度为最佳。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檀香炉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钧迪;张永泰,未经张钧迪;张永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1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新风量VAV空调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湿物料直热式复合管束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