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置物架的背板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0801.2 | 申请日: | 200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35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盈太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96/00 | 分类号: | A47B9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置物架 背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架的背板,特别涉及一种可固定在后端具有至少二条金属线的置物架上的背板,其除了作为物品的依靠外,也能提高置物架结构力。
背景技术
在居家室内或是办公室内或是工作场合中,都设置有各种不同型式的收纳装置来容置物品或摆放物品。而收纳装置概可分为不易拆开的固定型式,与易于拆、组的组合式。易于拆、组的收纳装置,具有易于仓储、运送的优点,且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市场上的竞争力。
可拆、组的收纳装置中,又分有必须使用工具拆、组,与不需要工具就能拆组。在同型商品中,越不需要使用工具就能组装的产品,就越能被消费者所使用。图1为一种市售多年具有双线侧架的组合式置物架1,其是在左右二个侧架10、10之间架设置物层11,而形成置物架1的架构。另,在侧架10的后端架设交叉的状的金属线,以增加所述置物架1的结构力。然而,所述图1所示的置物架的结构强度欠佳,可轻易摇晃,故不适合组装成较高较大的置物架。
图1所示的置物架1,至目前为止其后端都未使用背板,使得物品置放在置物层11上时,其后方无法获得依靠,限制了物品的置放位置与方式,降低了所述置物架1的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架的背板,特别是一种可固定在后端具有至少二条金属线的置物层上的背板,其能以勾挂方式直接固定在置物架的后端,而形成可供物品依靠的背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所提供一种置物架的背板,其能对置物架的左、右侧架产生紧密的连结作用,而提高置物架的结构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置物架的背板,其包括:板面,其为长条状,且为构成背板的大部分;二卡扣件,是分别固定在所述板面的两端;所述卡扣件的外缘设有向后突出的第一弹性凸扣;二勾挂件,是分别与所述二卡扣件枢接,且能相对所对应的卡扣件作横向位移;所述勾挂件的外缘具有卡槽,以容许所述置物架后端的金属线进入;另,所述勾挂件设有向内突出的第二弹性凸扣;上述构件中,所述二勾挂件的卡槽,分别容许所述置物架后端的二金属线进入;所述二卡扣件分别与对应的二勾挂件靠合,且所述第二弹性凸扣是卡在所述第一弹性凸扣的内侧;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凸扣与所述第二弹性凸扣间产生抵靠的卡扣作用,而构成背板。
所述背板组装在置物架上后,所述二勾挂件能对所述二金属线产生向内拉紧的作用,使所述背板能稳定的固定在置物架上。
所述板面可为片材制成的平面状板面,亦可为由金属线编织焊接而成的缕空状板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背板可固定在后端具有至少二条金属线的置物层上,能以勾挂方式直接固定在置物架的后端,而形成可供物品依靠的背板;其能对置物架的左、右侧架产生紧密的连结作用,而提高置物架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置物架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背板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为图2所示背板的局部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背板在置物架上的外观图;
图5-1、图5-2、图5-3为图2所示背板组装在置物架上的动作图;
图6为图2所示背板组装在置物架上的后视图。
图7为背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托架;2托架;20本体;21挂钩部;211铅直沟槽;22颈部;221纵向槽孔;222插销;23曲形杆部;24承托部;241水平导槽;30金属网层;31金属线;32金属线;33金属线;34金属线;40滑块;41卡槽;42凸片;43穿孔;44导入轨道;50衣架挂杆;51凹槽;60金属网层;61金属线;62金属线;63金属线;64金属线;70本体;71挂钩部;711铅直沟槽;72颈部;721纵向槽孔;722插销;73曲形杆部;731凹孔;74承托部;80滑块;81卡槽;82卡槽;83凸片;84穿孔;85弹簧;86铅直沟槽;90金属网层;91金属线;92金属线;93金属线;94托架;95盒体;951凹口;952凹口;96承托部;97杆体;98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有鉴于图1所示市售的组合式置物架的结构强度欠佳,及无背板的设置造成使用功能性不足的缺点,而提供一种能快速组装在置物架上的背板,使能强化所述置物架的结构力,并提高所述置物架的功能性。兹列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与功效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盈太企业有限公司,未经盈太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0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合物膜生产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