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接头输送带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9215.6 | 申请日: | 200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86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志权 |
主分类号: | B65G15/34 | 分类号: | B65G15/34;B65G1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2100北京市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输送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送带都是条状材料通过端部接合而形成环状的,而条状材料通常由橡胶层及钢丝加强层组成,接合部位常用的接合方法是通过铆钉接合或在接合部位再附着一层橡胶层,上述方法中接合部位的钢丝加强层并未相互接合,从而使输送带的强度大大降低;另外,在接合过程中,由于条状材料裁切不准确或接合过程中条状材料的端部对齐不准确,都容易导致接合后的输送带呈喇叭状,从而使输送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受力不均匀、容易跑偏等问题,而超宽型输送带尤其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受力均匀、不易跑偏的无接头输送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无接头输送带,由环形橡胶层及设置于环形橡胶层间的连续加强层组成。
进一步,所述连续加强层由两根钢丝绳从所述环形橡胶层的中间分别采用左捻和右捻的方法沿橡胶层的长度方向向两侧缠绕而成。
进一步,所述连续加强层由一根钢丝绳沿环形橡胶层的长度方向从头到尾连续缠绕而成。
进一步,所述钢丝绳缠绕过程中相互平行编织或交叉编织或麻花式编织。
进一步,所述连续加强层由若干层帆布组成,每两层帆布之间均间隔有橡胶层。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本实用新型输送带由环形橡胶层及连续加强层组成,因此避免了在接合过程中,由于条状材料裁切不准确或接合过程中条状材料的端部对齐不准确,而导致接合后的输送带呈喇叭状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输送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受力不均匀、容易跑偏等问题,而且由于加强层是连续的,使同种材料的输送带强度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丝绳的一种缠绕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丝绳的另一种缠绕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无接头输送带包括环形橡胶层1及设置于该橡胶层中间的连续加强层,所述连续加强层可选用如图1所示的连续缠绕的钢丝绳2,该钢丝绳2可采用如图2所示,由两根钢丝绳21、22从环形橡胶层的中间分别采用左捻和右捻的方法沿橡胶层的长度方向向两侧缠绕而成,钢丝绳缠绕过程中可采用如图所示平行编织法或交叉编织法或麻花式编织法等;所述钢丝绳还可采用如图3所示,由一根钢丝绳23沿环形橡胶层的长度方向从头到尾连续缠绕而成,缠绕过程中可采用如图2所示平行编织法或交叉编织法或麻花式编织法等,缠绕过程可由人工缠绕完成或机械缠绕而成;
所述连续加强层还可如图4实施例二所示,由若干层帆布24组成,每两层帆布24之间均间隔有橡胶层,所述各层帆布均贴合于橡胶层上,帆布的层数可根据输送带的实际强度需要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志权,未经任志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92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井筒中环形空间的方法
- 下一篇:CPU插座开路检测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G 运输或贮存装置,例如装载或倾斜用输送机;车间输送机系统;气动管道输送机
B65G15-00 具有环形载荷输送表面的输送机,即带式或类似的连续构件,牵引力是由除相似形状的环形驱动元件外的装置传递的
B65G15-02 . 用于在圆弧形内输送
B65G15-04 . 载荷装在环形表面的下部滑道上
B65G15-06 . 有安置在同一平面内并互相平行的环形表面的相反运动的部分
B65G15-08 . 载荷运送表面由凹形的或管状带构成,如构成槽形带
B65G15-10 . 包含有两个或多个协同操作的有纵向平行轴线的,或许多平行元件的环形表面,如绳索限定的环形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