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冷干渣输送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7954.1 | 申请日: | 200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85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廖秉宪;刘德强;姚兵;倪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士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2 | 分类号: | F23J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5北京市朝阳区甘***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冷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型电站燃煤锅炉固态排渣炉底渣排渣设备,具体涉及的是锅炉排渣冷却和输送合为一体的风冷干渣输送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电站锅炉及工业锅炉的排渣方式均采用水力除渣系统,通过捞渣机将渣捞出。锅炉排出的渣经过水冷却后改变了渣的性能,同时需要大量的水,造成大量废水排放,浪费水资源、污染环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节水节能、保护环境、提高灰渣综合利用的风冷干渣输送机。
目前,国内外原有风冷干渣输送机有以下不足:
1.风冷干渣输送机出口需要采用气力或其它机械设备将炉渣送至渣仓5。本技术是用风冷干渣输送机将炉渣直接送至渣仓5。
2.为吸收锅炉冷态至热态膨胀量,风冷干渣输送机上部的渣井2与锅炉之间采用水密封。
本技术采用机械密封1。
3.风冷干渣输送机斜升段角度大于30度时,风冷干渣机输渣困难。
本技术将风冷干渣机输送带上设有防溢流挡板12,使大于30度倾斜角输送问题得以解决。
4.风冷干渣输送机头部进风冷却炉渣,由于大型电站渣井截断面较大,造成渣井前后进风部均匀,影响渣的冷却效果。
本风冷干渣输送机采用头部、尾部同时进风方式,解决了渣井进风部均匀的问题。
5.风冷干渣输送机输送带冷态至热态变形较大,采用了液压张紧技术,但若液压张紧失效会对风冷干渣输送机造成损坏,无法正常工作。
本技术为风冷干渣输送机的液压张紧设置了机械保护装置,在液压张紧失效时,风冷干渣输送机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风冷干渣输送机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与电站燃煤锅炉配套的风冷干渣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风冷干渣输送机,包括渣井2与干渣输送机的机械密封1、壳体10、防溢流耐高温输送带4、清扫装置6、带机械保护的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锅炉排渣冷却和输送合为一体,直接将渣输送至渣仓5,因而干渣机外型尺寸较大,长度可达60余米,抬头高达18米以上,倾角35度左右,与以往其他系统相比,不需要设后续输送系统及设备,节约大量设备投资,系统简单,输送环节少,适合于大型火电站(600MW~1000MW机组);
为吸收锅炉冷态至热态的膨胀量,在锅炉底部接渣的水平段与锅炉底部的渣井2采用机械密封1连接,机械密封1主要有耐高温填料14、耐高温柔性织物15及相配套的可吸收膨胀量的活动挡板16及固定挡板17组成,不再使用水为密封介质;
防溢流耐高温输送带4由不锈钢网18、不锈钢锁19及防溢流挡板12组成,在防溢流耐高温输送带4上设有防溢流挡板12,使炉渣能够在大角度的情况下向较高的渣仓5输送;
在风冷干渣输送机尾部设有进风门7,由进风口网罩21、轴22及活动挡风板20组成,尾部进风门的设置,平衡了进入锅炉炉膛(渣井2的)风量,使得渣井2前后进风均匀,减少了锅炉热辐射损失,提高了锅炉效率;
液压张紧设有机械保护装置,由丝杆23、螺母24、液压张紧支架25及锁紧支撑座组成,在液压系统失效的时候,能够自动启动机械保护,使得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锅炉排渣冷却和输送合为一体,将炉渣直接送入渣仓,不需要设后续输送系统及设备,系统简单,输送环节少,节约配套设备投资;
2.锅炉底部接渣的水平段与锅炉底部渣井采用机械密封连接,不再使用水为密封介质,节水、环保;
3.防溢流耐高温输送带上设有防溢流挡板,使炉渣能够在大角度的情况下向较高渣仓输送;
4.干渣输送机尾部设有进风门,平衡了进入锅炉炉膛(渣井的)风量,使得渣井前后进风均匀,减少了锅炉热辐射损失,提高了锅炉效率;
5.液压张紧设有机械保护,在液压系统失效的时候能够自动启动机械保护,使得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见下列各图:
图一为风冷干渣输送机直接进渣仓系统图;
图二为风冷干渣输送机外形图;
图三为图二A-A的向视图;
图四为机械密封详图;
图五为尾部风门图;
图六为带防溢流板的耐高温输送带图;
图七为液压张紧装置的机械锁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士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士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79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塑料热包钢管
- 下一篇:人工饲养蝴蝶幼虫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