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育秧点秧盘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9624.8 | 申请日: | 200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7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元章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A01G16/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俊汉 |
地址: | 556301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育秧 点秧盘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栽种水稻秧苗用的工具,特别是一种两段育秧点秧盘。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水稻秧苗点秧多用手工操作,既费工又费力,并且点秧不均匀,生产效率低,虽然现在也有水稻秧苗点秧机使用,但操作不方便,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育秧点秧盘,它利用上盘和下盘的相互动作,达到均匀快速育秧点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由下盘和上盘组成,在下盘1的框架内横向均布夹秧条5,夹秧条的下面由下盘加强筋12支撑,上面纵向均布秧苗固定槽6,在夹秧条5之间装有秧苗活动夹10,秧苗活动夹10由上盘加强筋4连接,在秧苗活动夹10底部一侧装有海绵7。
在上盘加强筋4的右端装有上盘拉手3,左端装有两根上盘导向杆9,上盘导向杆9安装在下盘1的左边框架孔内,上盘拉手3与下盘1的右边框架上的滑槽配合。
在下盘1的左边框架上装有下盘拉手8,在下盘1框架四角下面有支脚11。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实现室内操作,老少及劳动力差的人皆能使用,点秧均布,不损坏秧苗,省工省力。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1.下盘,2.上盘,3.上盘拉手,4.上盘加强筋,5.夹秧条,6.秧苗固定槽,7.海绵,8.下盘拉手,9.上盘导向杆,10.秧苗活动夹,11.支脚,12.下盘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下盘1的框架内横向均布夹秧条5,夹秧条的下面由下盘加强筋12支撑,上面纵向均布秧苗固定槽6,在夹秧条5之间装有秧苗活动夹10,秧苗活动夹10由上盘加强筋4连接,在秧苗活动夹10底部一侧装有海绵7。
在上盘加强筋4的右端装有上盘拉手3,左端装有两根上盘导向杆9,上盘导向杆9安装在下盘1的左边框架孔内,可沿孔左右滑动,起到导向作用,上盘拉手3与下盘1的右边框架上的滑槽配合,在下盘1的左边框架上装有下盘拉手8,在下盘1框架四角下面有支脚11。
使用时,左手拉住下盘拉手8,右手拉动上盘拉手3,秧苗活动夹10和海绵7右移,夹住靠在夹秧条5秧苗固定槽6处的秧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元章,未经张元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9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尘式自衡振动筛
- 下一篇:水表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