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加弹机升丝器尾丝钩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9138.6 | 申请日: | 200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44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裕鑫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1/00 | 分类号: | D02G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80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加弹机升丝器尾丝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型加弹机升丝器尾丝钩。
背景技术
加弹机升丝器尾丝钩,是化纤设备加弹机升头留尾丝的主要部件。工作时,引丝束进入尾丝钩,再挂到纸管上,待尾丝留到规定圈数,将丝束拨出尾丝钩,进入正常卷绕程序。原来的升丝器尾丝钩,结构如图1所示,前板1有个垂直挂下的很长的凸头,后板2一侧边有个梯形状的凹口,留丝时需要双手操作才能使丝束进入尾丝钩,操作不方便,用时长,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只需单手操作就能使丝束进入尾丝钩、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型加弹机升丝器尾丝钩,主要解决原有升丝器尾丝钩需要双手操作才能使丝束进入尾丝钩、操作不方便、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相连的前板、后板,前板与后板平行,后板上有一个安装定位孔,所述的后板的一侧边是个斜边,所述的侧边上设有一个凹口,所述的前板的底边也是个斜边,所述的底边上也设有一个凹口,两凹口方向相背,两凹口位置相邻近且左右、上下错位。将丝束从两斜边处上拉至两侧凹口处,由后板上的凹口托住丝束,前板上的凹口压住丝束,再挂到纸管上,待尾丝留到规定圈数,将丝束拨出凹口,丝束随着斜边自然下滑脱出,自动进入横动往复导丝器进行正常卷绕。两个斜边是丝束上下运行滑道,控制丝束的滑向。只需单手操作就能使丝束进入尾丝钩,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凹口为半圆形凹口,并且分别与所述的底边、侧边光滑过渡。使丝束进入或脱离尾丝钩更趋方便,同时确保丝束在尾丝钩内留丝时不易受损而断。
作为优选,所述的半圆形凹口的直径为3~5mm。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板的一侧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60°,所述的前板的底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5°~45°。进一步确保丝束沿滑道上下运行时更省时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新型加弹机升丝器尾丝钩由不锈钢板一体制成。在一块平滑的不锈钢板上剪制好形状后,再弯制成后板、前板相平行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留尾丝操作时,操作人员只需用单手就能引丝束进入尾丝钩,尾丝留到规定圈数后,也只需用单手就能将丝束拨出尾丝钩,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空出一只手,以便还可进行其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有的升丝器尾丝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板,1-1.底边,1-2.凹口,2.后板,2-1.侧边,2-2.凹口,3.安装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新型加弹机升丝器尾丝钩,如图2所示,包括相连的前板1、后板2,前板1与后板2平行。后板2的右侧侧边2-1是个斜边,该斜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5°,斜边上部有一个直径为4mm的半圆形凹口2-2,凹口2-2与侧边2-1光滑过渡,后板2上靠近后板底边处有一个安装定位孔3。前板1的底边1-1是个斜边,该斜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该斜边上也有一个直径为4mm的半圆形凹口1-2,凹口1-2与底边1-1光滑过渡。两凹口1-2、2-2方向相背,两凹口1-2、2-2位置相邻近且左右、上下错位。本实施例的新型加弹机升丝器尾丝钩由不锈钢板一体制成,先在不锈钢板上剪制出如图3所示的形状,再沿图中的虚线部位弯制成图2所示的形状。
通过后板上的安装定位孔将新型加弹机升丝器尾丝钩安装到加弹机上。留丝操作时,用单手将丝束从两个斜边处上拉至两个半圆形凹口处,后板上的凹口托住丝束,前板上的凹口压住丝束,再挂到纸管上,待尾丝留到规定圈数,再用单手将丝束拨出凹口,丝束随着两斜边自然下滑脱离尾丝钩,自动进入横动往复导丝器进行正常卷绕。根据丝束进入或脱离尾丝钩的方向,本实施例也称作右侧尾丝钩。与之相对应,还有左侧尾丝钩,如图4所示。左、右侧尾丝钩形状、结构相对称。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留丝操作时,操作人员只需单手即可轻松完成,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裕鑫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裕鑫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9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线圈控制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超磁致伸缩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