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旧轮胎预硫化翻新成套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9601.3 | 申请日: | 200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7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诚 |
主分类号: | B29C35/04 | 分类号: | B29C35/04;B29D30/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8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轮胎 硫化 翻新 成套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旧轮胎翻新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节节攀升,新胎价格越来越高,用户在选购轮胎时开始越来越倾向于翻新轮胎。以前,轮胎花纹磨平后,用户就抛弃旧轮胎,换上新轮胎。而此时,废旧轮胎只有胎冠被磨损,而轮胎的其他部分仍然完好,将已经磨损的、不能使用的废旧轮胎的外层削去,粘贴上胶料,再进行硫化,即可得到能够重新使用的翻新胎。预硫化胎面翻新技术是将用于翻新轮胎的胎面胶,预先在较高的硫化压力及最佳的硫化温度及时间下生产出来,具有一定的胎面花纹、断面形状及宽度、长度,可直接用于翻新轮胎的胎面。目前的废旧轮胎预硫化翻新设备种类很多,但存在着结构复杂、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的废旧轮胎预硫化翻新成套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废旧轮胎预硫化翻新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高压蒸汽机组1、蒸汽输入管3、预硫化柜、蒸汽输出管7、托块10、托板12,预硫化柜主要由密封柜门4、液压锁合机构5、柜体8组成,密封柜门4的一端与柜体8的一端铰接,密封柜门4的另一端与柜体8的另一端由液压锁合机构5相联,密封柜门4与柜体8相合时构成密封空腔,柜体8的底部设有蒸汽进入管、排污管,柜体8的顶部设有蒸汽出管、放散阀6,蒸汽进入管、排污管、蒸汽出管、放散阀6分别与柜体8的密封空腔相通;柜体8的密封空腔内至少设有二层托块10,每层托块10上搁置有托板12,托板12上开有蒸汽通孔11,托板12的中部设有定位环9;柜体8的底部的蒸汽进入管由法兰与蒸汽输入管3的一端相连通,蒸汽输入管3的另一端与高压蒸汽机组1的输出端相连通,蒸汽输入管3上设有控制阀2,柜体8的顶部的蒸汽出管由法兰与蒸汽输出管7的一端相连通,蒸汽输出管7的另一端与高压蒸汽机组1的输入端相连通,蒸汽输出管7上设有控制阀。
使用:将废旧轮胎外壁打磨后,将内支撑环放入废旧轮胎内侧,废旧轮胎外壁依次放置中间胶、生胶、外模,外模与内支撑环固定;然后打开密封柜门4放入预硫化柜的托板12上(内支撑环套入定位环9上),关闭密封柜门4(液压锁合机构5的液压杆回缩,液压杆上的锁扣头与密封柜门上的锁扣槽脱离),通入高压蒸汽,在一定硫化压力、一定硫化温度及时间下生产出翻新轮胎。本实用新型采用柜体8的密封空腔内至少设有二层托块10,每层托块10上搁置有托板12,一次可翻新多个废旧轮胎,生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其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高压蒸汽机组,2-控制阀,3-蒸汽输入管,4-密封柜门,5-液压锁合机构,6-放散阀,7-蒸汽输出管,8-柜体,9-定位环,10-托块,11-蒸汽通孔,12-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废旧轮胎预硫化翻新成套设备,它包括高压蒸汽机组1、蒸汽输入管3、预硫化柜、蒸汽输出管7、托块10、托板12,预硫化柜主要由密封柜门4、液压锁合机构5、柜体8组成,密封柜门4的一端与柜体8的一端铰接,密封柜门4的另一端与柜体8的另一端由液压锁合机构5相联(液压锁合机构采用公知技术),密封柜门4与柜体8相合时构成密封空腔,柜体8的底部设有蒸汽进入管、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控制阀,图中未画出),柜体8的顶部设有蒸汽出管、放散阀6,蒸汽进入管、排污管、蒸汽出管、放散阀6分别与柜体8的密封空腔相通;柜体8的密封空腔内至少设有二层托块10(图3中为7层,一次可预硫化翻新7个废旧轮胎),每层托块10上搁置有托板12,托板12上开有蒸汽通孔11,托板12的中部设有定位环9(图3中的定位环9为中部剖视,内支撑环套入定位环9上,防止滑动);柜体8的底部的蒸汽进入管由法兰与蒸汽输入管3的一端相连通,蒸汽输入管3的另一端与高压蒸汽机组1(高压蒸汽机组采用公知技术)的输出端相连通,蒸汽输入管3上设有控制阀2,柜体8的顶部的蒸汽出管由法兰与蒸汽输出管7的一端相连通,蒸汽输出管7的另一端与高压蒸汽机组1的输入端相连通,蒸汽输出管7上设有控制阀(图中未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诚,未经张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96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