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离心式细纱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93669.0 | 申请日: | 2006-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8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舒高发;倪静波;刘国藩;叶进;朱宝砚;孙异陶;刘妍;陈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华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1/08 | 分类号: | D01H1/08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刁佩德 |
| 地址: | 110141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离心 细纱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电、气一体化的纺织机械,特别是一种能自动地完成从粗纱喂入到满管输出细纱工序的自动离心式细纱机。它可以将不同种类(棉、毛、绢、麻、化纤等)的短纤粗纱纺制成所需要号数的细纱,并自动将络满纱的筒管取下,换上空筒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纺织工业中细纱工序的传统设备是环锭细纱机,它要用锭子、钢令和钢丝圈来实现对须条的加捻和卷绕,由于钢丝圈在钢令上高速滑行,首先这就限制了锭速(即产量)的提高;再者这使细纱产生气圈引起很大张力,增加产生断头的机率,加大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还有就是细纱穿过钢丝圈时产生很大摩擦,容易产生毛羽和造成断头;断头后须由人工生头,因此,这种细纱工序是劳动密集型工序。而采用传统的环锭细纱机生产时成纱质量低,浪费多,物料消耗也大,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效率已很难提高。尽管现有的转杯纺、静电纺、涡流纺和摩擦纺等新型纺纱技术,但是因其各具特点,纺成的纱的性能、质地也各异,故其适用范围不同,无法全面取代环锭纺纱技术。
据国外公开文献介绍,曾有离心纺技术的报导。但是受其结构的限制,只能适用于纺质量大、附着力大而湿润的粘胶长丝。因短纤纱是干燥的,质量较轻,离心力较小,故必须采用高速离心锭来纺短纤纱。乞今为止,还未有理想的离心纺设备面世。其原因就在于现有离心式纺纱机的结构比较复杂,设计不尽合理,主要存在:①设置有上、下两个假捻器和相应的传感器;②对纱要喷雾或水蒸气加湿纱条;③络纱时的引头采用臂杆旋转抓取纱线的方式,结构烦杂,操作不可靠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纺纱质量和效率,因此,现有离心式纺纱机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离心式细纱机,它采用机、电、气一体化设计,能自动完成细纱工序的全部过程,从根本上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生头、接头的缺陷,因而能减轻劳动强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其通用的加捻卷绕单元具有互换性,故安装、使用和维修更加方便,适用范围广,适于纺特低号纱,且产量高、质量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机包括机架和沿纵向排列在机架两侧的各粗纱架、带喂入控制机构的牵伸装置,加捻卷绕单元及其传动机构、吸风装置、落纱装置、筒子输送装置、电气和气动控制系统,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喂入控制机构的气室,利用断头传感器控制的电磁阀控制启闭,生头装置的喇叭口与假捻杯之间的气室沿周壁切向设置入气孔,假捻杯周壁设置连通内孔的向下倾斜的通孔,成形机构的上导纱管的两个半圆形管利用竖轴铰接,纺纱时闭合成管状将细纱围在其中,络纱时张开,将细纱通过络纱装置的探杆推向空筒管的同时,利用电机驱动的槽筒将细纱卷绕在筒管上,成形机构的下导纱管伸入离心锭的空心锭管内,并沿离心锭的轴线上、下往复运动,使细纱均匀地卷绕在离心锭的离心罐内壁上。
所述离心锭由离心罐和空心锭杆构成,空心锭杆的两端利用轴承组装在轴承座的上、下轴孔中,轴承座的上、下端部设置带有防护套筒的减震橡胶套。
所述喂入控制机构的阀体由锁紧块固定在摇架支杆上,阀体与下盖组成气室,电磁阀通电时压缩空气进入气室,使膜片推动刹车杠杆一端的活塞移动的同时,带动刹车杠杆绕轴转动,将另一端的止动片压向后罗拉套。
所述断头传感器设置在上、下导纱管之间。
所述生头装置的假捻杯利用喇叭口和孔用挡圈固定在轴套内,并通过上、下两个O形圈密封成气室。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离心式细纱机的结构基础上,采用机、电、气一体化设计和利用离心锭技术,精心设计其中的加捻卷绕单元,巧妙地与带喂入控制机构的牵伸装置相结合,能自动完成从粗纱到络成筒子的全过程,劳动强度低、管理和维护方便,从根本上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生头、落纱等缺陷,所以能减轻劳动强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因本机采用自己研制的由离心罐和空心锭杆构成的“离心式纺纱锭子”(简称离心锭)进行加捻、卷绕,所以取消钢领和钢丝圈后也能实现加捻,故张力很小,能适纺特低号数的纱,且纺纱速度高、成纱毛羽少、不易断头。另外,其通用的加捻卷绕单元可互换拆卸,因此方便了安装、使用和维修,有利于该机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截面,上导纱管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沿B-B线的旋转截面,上导纱管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电气和气动控制系统中的自动控制单元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华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华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36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