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效降阻接地极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3643.6 | 申请日: | 200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34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守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守柏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丛 |
地址: | 11001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效 接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长效降阻接地极,是一种能够更加有效降低电阻的接地极。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或建筑物中的电气装置与设备的接地,最终要通过接地极来实现。接地理论虽然早已是成熟的,但由于电气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接地降阻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为了适应新的要求,也在不断地研究新型接地技术。诸如开发降阻剂、研究设计多种形式的接地(极)网。尤其是电力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以来,对接地极的阻值要求下降到0.5Ω以下,并要求保持稳定。
接地技术研究的实质,就是降低接地电阻值。一般来说,接地电阻包括:
a.接地体金属导体内电阻;
b.金属导体表面与土壤接触过渡电阻;
c.土壤(大地)散流电阻。
金属导体内部电阻很小,在整体接地电阻中所占比例可以忽略。过渡电阻取决于金属表面状态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它是一个不稳定因素,电阻值大小不一。散流电阻取决于土壤结构,主要反映在土壤电阻率。由此可见,如果能降低土壤电阻率和接地极过渡电阻,并保持它的长效稳定性,将能够满足接地技术新的要求。
现有的电气系统的A类或B类接地所采用的接地极材料有镀锌钢材,石墨和铜。在我国多以镀锌钢管,角钢和扁钢为主。接地极的形状多种,经常选用的有扁形,直角形和圆形。选用镀锌钢材经济实用,选用石墨电极造价高且需要大量填料、铜材,工程造价高且来源不充足。单纯的金属材料埋入地下后易遭腐蚀,使其接地电阻增加。上述三种材料的接地极不能控制改善过渡电阻和周围的土壤电阻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长效降阻接地极,解决了电阻高、易遭腐蚀的问题,具有降低接地电阻的性能、稳定的防蚀能力和控制接地极周围土壤水分降低土壤电阻率的功效。
长效降阻接地极,包括垂直式钢管和电极呼吸孔,垂直式钢管的管壁上设置电极呼吸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如下:
它的制造与安装工程造价高于镀锌钢材接地极,但要远远低于石墨和铜质(包括内装电解质的)接地极。但从长效降阻性能与镀锌钢质接地极相比,它的性能优于镀锌钢质接地极,其接地电阻值下降20%以上,在雨旱天气的情况下,其电阻值的波动范围小于30%,它的稳定性和控制土壤电阻率的性能是其它接地极无法比拟的。因此,它会给众多行(企)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由于它的安全稳定性,将会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垂直式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平式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垂直式钢管和水平式钢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单极降阻变化试验结果示意图。
其中:垂直式钢管1、电极呼吸孔2、充液管3、柱塞4,水平式钢管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所述的垂直式钢管1的内部设置充液管3,钢管的一端设置成尖状。当把钢管埋入地下时,需要把充液管3软管连接地面以上,当充完电解质后,电解质通过电极呼吸孔2渗入到土壤中产生物理化学反应降低土壤电阻率。钢管的外表面设有镀锌层和锌镁合金,防止腐蚀;钢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柱塞4。
实施例2
垂直式钢管1和水平式钢管5焊接在一起,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1.长效降阻接地极结构
长效降阻接地极是由镀锌钢管、内装电解质干剂、添加剂、充液管、电极呼吸孔组成,见附图1、2。长效降阻接地级分为两类,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极。
接地极内盛电解质干剂量的多少是根据电极呼吸孔径大小与接地极的使用年限而定。电极外部装有锌合金保护阳极,其大小或质量是根据接地极使用或被保护年限而定。镀锌钢管内壁涂以FEVE材料,约10-15μm。其中心配装充液管,在安装即埋入地下后,用柱塞泵等设备进行充液,以使电解质膨胀产生成分,达到物理化学反应降低土壤电阻率的目的。
2.长效降阻接地极规格和用途。见表1
2.1充液类别型号与用途。见表2
2.2充液成分。见表3
3.长效降阻接地极安装
3.1垂直接地极安装
在没有碎石或岩石地址层,土质松软地带,可采用直接夯入法。当接地极埋入深度超过1.5m的,必须采用先钻孔后投入法。
3.2水平接地极安装
水平接地极安装,应采用人工挖沟埋入或机械挖掘法。然后进行回填。
3.3接地极埋入之前,必须将呼吸孔处的胶带封条全部撕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守柏,未经王守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3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编码代谢途径蛋白的谷氨酸棒杆菌基因
- 下一篇:二件式组装的同轴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