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空气中提取饮用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1803.3 | 申请日: | 200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5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肖忠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忠渊 |
主分类号: | E03B3/28 | 分类号: | E03B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11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提取 饮用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空气中提取饮用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地球因为是有了水才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及植物的生长,如果地球没有水也就不会存在任何动物和植物等生命。因此,水对世界的存在是多么的重要,虽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着三山、六水、一份田的说法。但是,因地球所转动与太阳的转动具有一定的距离差距,在地球上所分布的江、海、湖泊水域极为不均匀,造成局部地区干旱极为严重,至常年无雨水状态,加之人类无限量的发展工业,挖掘井下、矿山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当今所有水域污染严重,已达到水中生命无法生存的地步。因此,在干旱无雨的地区、工业高度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地区,水已经超过食用油的价格,尽管人类采用了人工降雨、海水淡化、节水使用水源等诸多有效措施,尤其各个商场国产与进口的饮水净化设施已经成为岌岌一景,以及改变河流的流向等等均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用水量局面。世界因水资源短缺、污染、已造成庄稼无法生长,生命难以生存的境界。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发新的水资源和饮用水水源,但开发新的水资源成本太高,人们难以接收。如何满足水的需求又降低水的成本,这个当务之急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空气中提取饮用水装置,主要包括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储电池、压缩机冷凝器、储水水箱、微量元素水质电脑分析仪、水质净化装置、净水储存桶与加温制冷放水装置构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传统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作为设备动力,是将太阳能发电装置产生的电源储存在储电池中,由储电池内导出的电源带动电动机、由电动机带动本实用新型制冷压缩机、空气引流器、微量元素水质电脑分析仪、水质净化装置、净水桶的水质加温制冷装置设备运转;
压缩机冷凝器是采用传统的空调机结构而设计使用,由空气引流器、空气冷凝器、盛接冷凝水凹形储水水箱、冷凝液循环管、制冷压缩机、电动机所构成,其空气引流器镶嵌固定在空气冷凝器上端,空气冷凝器下端放置在盛接冷凝水凹形储水水箱中、空气冷凝器中间部位穿挂在冷凝液循环管上,冷凝液循环管的进出液气口镶嵌连接在制冷压缩机进出液气口上,电动机传动轮用传动装置带动制冷压缩机转动轮转动,其电源与太阳能发电机储电池电源相连接,在冬季采用功能调节方法将原有的制冷功能则变为制热功能,将原来的空气冷凝器则变为热交换器,将冷空气经过适宜温度则变为水;
储水水箱内设有水质、异味粗净化自动消毒材料装置,储水水箱上部盛接空气冷凝器下端,储水水箱一侧下部出水口与微量元素、水质电脑分析仪进水口相连接,微量元素、水质电脑分析仪(美国制造的CE440微量元素、水质电脑分析仪)出水口用水管与水质净化装置进水口相连接,其电源与太阳能发电机储电池电源相连接;
水质净化装置由系列水质净化容器装置组成,水质净化容器装置内分别盛装有吸附能力1∶9面积的碳/碳高级复合过滤材料、水质、异味净化装置、生命所需的微量元素,水质净化装置出水口水管与净水储存桶进水口相连接;
净水储存桶内安照传统方式设置有电源加温、制冷装置和放水装置,其电源3与太阳能发电机的储电池电源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原理及具体使用方法 太阳能发电机是利用太阳光的热力源产生成本极低的电源,本实用新型是将太阳能发电机产生的电源储存在储电池中,由储电池内导出的电源带动电动机、由电动机带动本实用新型设备动转;
压缩机冷凝器是采用传统的空调机结构而设计使用,压缩机冷凝器是采用大流量的空气引流器吸进含有湿度的空气至空气冷凝板上,采用无氟或液氮做冷凝液,利用制冷压缩机的制冷工作原理、使冷凝液循环管快速循环将冷凝器上的空气引流器吸进含有湿度空气表面温度、降低在可冷凝水分子积聚的温度、经由冷凝器把水份分解后沿冷凝器下端流进盛接冷凝水凹形水槽管内,水沿盛接冷凝水凹形水槽管流淌进储水水箱内,在冬季采用功能调节方法将原有的制冷功能则变为制热功能,将原来的空气冷凝器则变为热交换器,将冷空气经过适宜温度则变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忠渊,未经肖忠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18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