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帘片编织机的取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6645.4 | 申请日: | 200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38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介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鸿仁窗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J1/02 | 分类号: | B27J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4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帘片编 织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帘片编织机的取料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取放粗大材料(如竹片、麻绳或草绳)的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帘片编织机的取料装置,通常包括用于夹持编织材料的取料夹以及控制该取料夹夹紧或放松的控制机构,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导轨上方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以及跟随取料夹运动的撞击部分,所述的取料夹和撞击部分分别设置在剑杆的首尾处。所述的取料夹包括下夹体以及与所述的下夹体相枢轴转动连接的上夹体,并且所述的撞击部分与上夹体之间通过一连杆机构相传动连接,当所述的取料夹穿梭在编织机的导轨上时,撞击部分便跟随取料夹往复运动并撞击在所述的第一限位件或第二限位件上,从而带动上夹体翘起或落下,进而使所述的取料夹打开或夹紧。这种结构的取料装置结构复杂,控制机构距离取料夹过远,因而使得取料夹的夹紧或打开不可靠,特别是在织梭高速移动时,撞击部分和上夹体的惯性的影响非常大;另外,控制机构是通过撞击部分往复击打在所述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上实现取料夹的开合,帘片编织机运转时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帘片编织机的取料装置,其结构紧凑、并且取料夹夹紧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帘片编织机的取料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编织材料的取料夹以及控制该取料夹在夹紧或打开状态之间转换的控制机构,所述的取料夹包括下夹体以及中部与所述的下夹体相枢轴转动连接的上夹体,所述的上夹体和下夹体的前端分别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用于夹取编织材料的上压嘴和下压嘴,所述的上夹体的后部具有向上凸起的抵触部,所述的控制机构上具有导槽,该导槽具有一段向上延伸的解锁槽部以及与所述的解锁槽部相连通的锁紧槽部,所述的锁紧槽部自连通处沿横向延伸并逐渐向下靠近所述的上夹体,所述的导槽内插有限位辊,当所述的取料夹处于打开状态下时,所述的限位辊位于所述的锁紧槽部内,并且所述的抵触部抵紧在所述的限位辊的外表面上;当所述的取料夹处于夹紧状态下时,所述的抵触部与所述的限位辊相分离,或者所述的限位辊位于所述的解锁槽部内。
所述的控制机构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取料夹的前侧和后侧,位于前侧的控制机构的锁紧槽部向前向下延伸,位于后侧的控制机构的锁紧槽部则向后向下延伸。
所述的上夹体与所述的下夹体之间还设置有使所述的上压嘴和下压嘴夹紧的弹性部件。
所述的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的上夹体的后部,或者所述的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的上夹体的前部。
所述的限位辊具有一段变粗的中部,所述的限位辊的两端部插在所述的导槽内,所述的取料夹处于打开状态下时,所述的抵触部与所述的限位辊的变粗的中部相抵触。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所述的控制机构固定设置于导轨两端的机架上,在取料和放料处直接控制取料夹动作,其具有控制可靠、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噪音小的优点,尤其是适用于传动效率较高、织梭速度快的帘片编织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料夹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料夹处于夹紧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1、取料夹;2、控制机构;3、下压嘴;4、上夹体;5、转轴;6、弹性部件;7、上压嘴;8、导槽;9、限位辊;10、导轨;11、下夹体;12、抵触部;14、锁紧槽部;15、解锁槽部。
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一种帘片编织机的取料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编织材料的取料夹1以及控制该取料夹1在夹紧或打开状态之间转换的控制机构2,所述的帘片编织机具有沿横向延伸的导轨10,所述的控制机构2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该导轨10的首尾处,所述的取料夹1在导轨10上往复移动,并将导轨10前侧的纬条夹紧并拉至导轨10的后侧将其释放,以完成一次引纬动作(附图1中的左侧为“前”,右侧即为“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鸿仁窗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鸿仁窗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66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量点播器
- 下一篇:管束式干燥机余热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