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车锁体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6384.6 | 申请日: | 200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1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戴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茂盛 |
主分类号: | E05B65/12 | 分类号: | E05B65/12;B62D25/12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平 |
地址: | 214500江苏省靖江市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车 体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锁体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卡车锁体总成。
技术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购买汽车已不是天方夜潭,而是事空见惯。为满足用户需要,怎样提高卡车锁的质量、比过去操作方便、简单、美观、降低成本,是生产汽车锁配件厂技术人员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卡车锁体总成,它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卡车锁体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卡车锁体总成,是由左推动臂、左内锁止接头、滚轮轴、滚轮、左锁止摇臂、固定卡、左扭簧、联接轴、棘轮轴、左棘爪连动板、左锁体座板II、左锁本体、左缓冲斜块、缓冲弹簧、左棘爪、左棘爪回位簧、左盖板、左棘轮、左棘轮回位簧、棘轮缓冲块II、棘轮缓冲块I、外锁止联动杆、外锁止联动摇臂、联接卡、左外开摇臂、外开接头、左外开摇臂回位簧、左锁体座板I、左误开摇臂回位簧、左误开摇臂、左内锁止接头、左内开摇臂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锁本体设置成垂直带有阶梯的形状并设置有带阶梯形及凹槽的内腔,在内腔中间偏左的上方设置有左缓冲斜块,左缓冲斜块的一端装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左锁本体内腔的侧面,左缓冲斜块的另一端与左棘爪及左锁本体凸起的台阶接触,在左半边台阶上的中央左棘爪的轴穿过左锁本体、左锁体座板II、与左棘爪连动板铆接在一起;在左棘爪的爪头左上方由左锁本体凸起的圆柱上设置有左棘爪回位簧,左棘爪回位簧的一端与左锁本体接触,另一端回位簧的脚与左棘爪的爪头接触;在左锁本体内腔右半边的中央凸起的台阶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左棘轮回位簧,左棘轮回位簧的一端与左锁本体接触,另一端与左棘轮接触,回位簧的脚装在左棘轮上设置的小孔内,棘轮轴穿过左盖板、左棘轮、左棘轮回位簧、左锁本体、与左锁体座板II铆接在一起;左棘轮的后面设置有棘轮缓冲块II,棘轮缓冲块II装置在左锁本体设置的凹槽内,左棘轮的前面设置有棘轮缓冲块I,棘轮缓冲块I装置在左锁本体设置的凹槽内;左盖板设置在左锁本体的下面,覆盖着左锁本体的内腔,由沉孔螺栓穿过左盖板、左锁本体、左锁体座板II,联接在一起;所述的左锁体座板II设置成直角形,在底平面的两边冲制有两个脚用于与左锁体座板I联接,在底平面的左上方左锁本体凸起的面上设置有左锁体座板II冲制的弯板,弯板上面设置有左棘爪连动板,由左棘爪轴穿过左锁本体、锁体座板II与左棘爪连动板铆接在一起;在垂直面上左右两边各设置一个孔,用于与左锁体座板I联接,左锁体座板II底平面装置在左锁本体相应的位置上;所述的左锁体座板I设置成直角并带有与左锁本体相对应的阶梯形,在直角底面下面的最左边设置有外锁止联动杆,外锁止联动杆的一端设置有外锁止联动摇臂,外锁止联动杆的另一端插在左锁止摇臂的一端设置的长槽内,左锁止摇臂由固定卡联接在左锁体座板I垂直面的左边外侧面上,左锁止摇臂的一端还联接着左扭簧,左扭簧的另一端与左锁体座板I联接,左锁止摇臂上顶端的右边孔内设置有左内锁止接头,左锁止摇臂上中间的右边孔内设置有滚轮轴,滚轮轴上装有滚轮,滚轮装置在左推动臂上设置的滚轮槽内;固定卡穿过左误开摇臂、左误开摇臂回位簧设置在左锁体座板I垂直面的外侧面上的中央;左内开摇臂由固定卡联接设置在左锁体座板I垂直面的外侧面上的右边,左内开摇臂上右边的孔设置有左内锁止接头;在左锁体座板I底平面下面的最右边设置有左外开摇臂,左外开摇臂的一端装置有外开接头,联接卡穿过左外开摇臂、左外开摇臂回位簧与左锁体座板I底平面联接,左外开摇臂的另一端插在左推动臂上设置的长方形槽内;所述的左推动臂设置在左锁体座板I垂直面的外侧面上左锁止摇臂、左误开摇臂、内开摇臂的后面;左锁体座板I上零件装置完毕后,再装置在左锁体座板II上面相对应的位置上。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灵活、简单、美观、成本低,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茂盛,未经曹茂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6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