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低热阻铸铁冷却壁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70855.2 | 申请日: | 2006-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67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虹;王东升;张六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12 | 分类号: | F27D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栗仲平 |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低热 铸铁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为炼铁高炉及其他冶金炉、加热炉、燃烧炉等高温炉窑的炉体冷却技术,涉及一种新结构的低热阻铸铁冷却壁。
背景技术
炼铁高炉及其他冶金炉、加热炉、燃烧炉等高温炉窑的炉体均需要冷却技术,即在炉壁内设置冷却壁(器)。传统的冷却壁(器)的材质主要有球墨铸铁、灰铸铁、低碳钢和纯铜冷却壁,任何材质的冷却壁(器)中都要设置冷却水通道。除了纯铜冷却壁之外,其它材质的冷却壁内的冷却水通道都使用低碳钢材质的无缝钢管。
1.铸铁冷却壁
铸铁冷却壁在制造过程中为了防止对冷却水管的渗碳,冷却壁的制造工艺上必须在无缝钢管的外表面涂上防渗碳涂层,然后再进行铸件的浇注;同时因两种材质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冷却水管与冷却壁本体必须留有空气间隙。由于在冷却水管与铸铁之间的涂层和涂层与铸铁之间的空气间隙(或称气缝)的存在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冷却壁的传热和冷却效果,加快了冷却壁的损坏进程。
2.铸钢冷却壁
铸钢冷却壁由于其本体材质是低碳钢,在制造过程中冷却水管不会被渗碳因此去除了低导热的防渗碳涂层,同时由于冷却壁本体材质与冷却水管材质相同,不用特意留有膨胀间隙,因此提高了冷却壁的整体导热性能。但是冷却水管的材质仍然为低碳钢,钢管内壁比较容易生成水垢。
3.冷却水管
除了纯铜冷却壁,冷却壁内的冷却水管都是低碳钢无缝管。用于冷却壁的冷却介质主要是开路冷却水循环、预处理冷却水循环、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水质好,在冷却水管内壁的结垢速度就慢。但不管使用什么样的冷却介质不可避免的要在冷却水管内壁产生结垢。使用开路循环水对不同材质的结垢速度为:A3钢>20钢>黄铜>纯铜>不锈钢>铝;使用预处理循环水不同材质的结垢速度为:20钢>A3钢>铝>纯铜>黄铜>不锈钢。水垢的导热系数是1.6~1.8W/m·k,仅为原材质的1/24~1/30,冷却水管内壁结构导致冷却水换热量大幅度降低和冷却壁本体温度大幅度上升,最终加速冷却壁的损坏进程。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技术的上述三项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新型低热阻铸铁冷却壁来替代以上的冷却壁(器),这种新型冷却壁用球墨铸铁或灰铸铁制作;冷却水管材质选择纯铜材质无缝管,因此在制作时冷却水管外表面不需要喷涂防渗碳涂层,消除了防渗碳涂层所带来的热阻;并且冷却壁内的冷却通道材质是高导热率材质的纯铜管,大幅度增加了冷却壁的整体导热性能,因而是一种全新的低热阻高效冷却壁,在高炉炉身以及其它窑炉所有部位均可以采用这种新型铸铁冷却壁(器)取代传统的冷却壁,延长高炉寿命和提高高炉生产效益。
完成上述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是:新型低热阻铸铁冷却壁,其特征在于:冷却壁本体材质是高熔点(≥1200℃)的球墨铸铁或灰铸铁,冷却壁中的冷却水通道由低熔点(1080℃)纯铜管构成。
1.所述的冷却水管,是抗渗碳、高导热率(340千卡/米·时·℃)、高延伸率(≥30)的纯铜管;
2.冷却壁本体与纯铜管外壁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
3.所述的纯铜管选用6~8mm壁厚的纯铜管。
由于球墨铸铁和灰铸铁的铁水温度在1300~1380℃,而纯铜的熔点1083℃,如果采用传统的铸造方法,纯铜管将在铁水浇入时被融化,无法生产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壁。在浇注冷却壁时技术关键要保证低熔点的纯铜管不被熔穿和熔化,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本结构的制造工艺:
新型低热阻铸铁冷却壁的制造方法,其步骤是,
将定型的纯铜管放入按照冷却壁外型需要制作的砂箱中固定;
用球墨铸铁或灰铸铁的铁水进行浇注的同时,对被浇注的纯铜管进行惰化蒸气冷却,浇铸成型。
以上所述的“对纯铜管进行惰化蒸气冷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浇口作为冒口除了考虑补缩作用外还要注意铸造时铁水热量的平均分布;
2.在被铸入铜管的周围布置一定数量的冷铁,降低高温铁水对纯铜管的冲刷熔化作用;
3.在铸造过程中对被铸入的纯铜管通以少量水,使其在被高温铁水加热的铜管内产生蒸汽吸收大量热量降低铜管所得到的热量,降低铜管的温度而防止铜管熔化;
根据铜管截面将水量控制在0.5~2.0kg/min;本申请推荐的水量控制在0.8kg/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08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