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70295.0 | 申请日: | 2006-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64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绍长;陈建华;苏爱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正果机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晖 |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 电机 行星 齿轮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状电机,尤其是涉及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
背景技术
管状电机已广泛地使用于家庭的卷帘门窗上,管状电机都必须有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减速器。目前的减速器都包含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安装于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内,如图2所示,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由相互套接的第一内齿圈1、第二内齿圈2组成,第一内齿圈1和第二内齿圈2都为圆筒形结构,其内外圆的直径相同,外圆表面上都有与管状电机内壁接触的用于固定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位置的第一内齿圈定位筋3和第二内齿圈定位筋4,内圆上都有相同结构的第一内齿圈内啮合齿9和第二内齿圈内啮合齿10。第一内齿圈内啮合齿9端部具有延伸的环状的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该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的外圆与第一内齿圈1的外圆直径相同,该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具有四个均布的矩形的第一内齿圈端面键槽7,第一内齿圈端面键槽7与第一内齿圈内啮合齿9端部平齐。第二内齿圈2端部的第二内齿圈结合部6与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相适配,第二内齿圈结合部6外圆表面与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内圆表面贴合,第二内齿圈结合部6具有四个均布的与第一内齿圈端面键槽7适配的第二内齿圈端面键8。管状电机的行星齿轮箱的两内齿圈结合部存在漏油现象,这个问题长时间未能解决,管状电机的润滑条件受到影响,使用寿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管状电机的行星齿轮箱的结合部不漏油的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
要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包括齿轮箱体,该齿轮箱体由相互套接的具有内啮合齿的两个内齿圈组成,所述的两个内齿圈具有适配的结合部,其中一个内齿圈的结合部为该内齿圈的内啮合齿端部圆环面及位于圆环面上的三个以上的端面键槽,该圆环面的外径与两个内齿圈外径相同,所述的三个以上的端面键槽的根部位于同一面上,所述的三个以上的端面键槽的根部所在的面与内齿圈的内啮合齿端部具有4毫米距离。
本实用新型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采用这样的结构,组成齿轮箱的两个内齿圈结合部不再漏油,保证了管状电机的润滑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配合过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配合过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中,1、第一内齿圈;2、第二内齿圈;3、第一内齿圈定位筋;4、第二内齿圈定位筋;5、第一内齿圈结合部;6、第二内齿圈结合部;7、第一内齿圈端面键槽;8、第二内齿圈端面键;9、第一内齿圈内啮合齿;10、第二内齿圈内啮合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包括齿轮箱体,该齿轮箱体由相互套接的管状的第一内齿圈1、第二内齿圈2组成,在第一内齿圈1和第二内齿圈2外圆表面上分别有与管状电机内壁接触的用于固定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位置的第一内齿圈定位筋3和第二内齿圈定位筋4,在第一内齿圈1和第二内齿圈2的内圆上分别有相同结构的第一内齿圈内啮合齿9和第二内齿圈内啮合齿10。第一内齿圈内啮合齿9端部具有环状的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的外圆与第一内齿圈1的外圆直径相同,该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具有四个均布的矩形的第一内齿圈端面键槽7,四个第一内齿圈端面键槽7的根部位于同一面上,每个第一内齿圈端面键槽7的轴向长度为6毫米,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的轴向长度为10毫米,即四个第一内齿圈端面键槽7的根部所在的面与第一内齿圈内啮合齿9端部具有4毫米距离。第二内齿圈2端部的第二内齿圈结合部6与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相适配,第二内齿圈2的第二内齿圈结合部6外圆表面与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内圆表面贴合,第二内齿圈结合部6具有四个均布的与矩形的第一内齿圈端面键槽7适配的第二内齿圈端面键8。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实际配合时,第一内齿圈结合部5和第二内齿圈结合部6的端部贴合,此时第二内齿圈端面键8的端面到第一内齿圈内啮合齿9的端部距离为4毫米。
本实用新型管状电机行星齿轮箱只是对相互配合的第一内齿圈1和第二内齿圈2的起定位作用的适配的第一内齿圈端面键槽7和第二内齿圈端面键8的结构进行改进,就解决了齿轮箱的结合部漏油的问题,保证了管状电机的润滑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正果机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正果机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02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