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从气体中分离液滴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9382.4 | 申请日: | 2006-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0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袁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04C5/28 | 分类号: | B04C5/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3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气体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含液滴的气体进行两相分离的设备,特指一种用于从气体中分离液滴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从气体中分离液滴的过程有冷凝式、聚结式、介质捕捉式、重力沉降式、惯性式和旋风式等。专利CN02103942.9用于压缩空气脱水,原理是通过空气释压而降温,水分凝结出来而分离。专利CN02267901.4也是一种冷凝式分离器。专利CN02275917.4为聚结式分离器。专利CN90210359.8采用粉末冶金材料制成的多孔过滤器作为捕捉液滴的介质。专利CN01244885.0为惯性式分离器,气流中的油烟水雾在曲线通道中与金属板壁相碰撞,从而凝聚并被喷淋水冲下达到气液分离。专利CN98800945.5亦为惯性式分离器,结构较为复杂。专利CN200310117207.9具有多沉降杯等流型气锚,用于油井井下气液分离。专利CN200410046874.7为惯性式和介质捕捉式的组合式分离器。专利ZL00267413为旋风惯性式,用于冷冻干燥器的气液分离,旋流强度低、结构复杂、成本高。专利90210844.1为旋风式,连接在风机出口的下部,只是用于由风机叶轮甩下来的积液的分离,而不是分散小液滴或雾滴的分离。专利95200231.0为两级旋风分离,第一级下部有一个套筒式狭窄旋风通道,直径1000mm的一级旋风外加一个直径500mm的二级旋风,处理量小(只有1200Nm2/h)或压力损失大,且结构较为复杂,投资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从气体中分离液滴的装置,其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处理量大或压力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气液分离装置由一个或若干个旋风分离管、集液腔、导流管、自动排液系统和支座部分组成。
其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旋风分离管组成时,旋风分离管溢流口与集气腔相连,底流口与集液腔相连,集气腔或出气口和集液腔用导流管连通。设有进气分配腔。进气分配腔由上隔板和下隔板分割形成。进气分配腔中设有中心导流管和周边导流管。进气分配腔的侧面设有进气口,集气腔顶部设有出气口,集液腔底部设有排液口。集液腔侧面有一个液位测量变送器或液位计。集液腔底部排液管路上设有排液阀。当排液阀采用电磁阀时有旁路阀。
其中由单个旋风分离管组成时,气液分离装置没有进气分配腔或进气分配枝管,进气直接从旋风分离管入口进入。导流管外置,上下端分别连通集液腔和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气-液混合物经过进气分配件进入旋风分离管,经旋风分离管分离,净化的气体进入集气腔,从顶部出口排出,捕集的液体从旋风分离管底流口排出,进入集液腔。当集液腔内液体达到一定高度时,液位测量变送器给出信号,经液位调节器对信号进行处理,驱动电磁阀,打开罐底排液阀,实现自动排液。当然,该装置也可根据集液腔内液位高度人工排液。
该装置结构简单、压降低、自动排液,又可防止有危害性气体往液路下游串气。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但并不限于炼油厂干气脱胺、天然气脱液、油气分离、蒸气脱液、油烟净化等过程的气液连续分离,同时也能分离固体颗粒而不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多管式气液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管式气液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1旋风分离管 2进气分配腔 3集气腔 4出气口 5上隔板 6进气口 7周边导流管 8下隔板 9集液腔 10支腿 11旁路阀 12电磁排液阀 13排液口 14液位测量变送器或液位计 15中心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给出的含液气体的分离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该分离装置由若干个旋风分离管(1)、进气分配腔(2)、集气腔(3)、集液腔(9)、进气口(6),出气口(4)、排液口(13)、液位测量变送器或液位计(14)、电磁排液阀(12)、旁路阀(11)和支腿(10)组成。
其中在装置的上部设有进气分配腔;进气分配腔(2)由上隔板(5)和下隔板(8)分割形成;进气分配腔(2)中设有导流管;进气分配腔(2)的上方为集气腔(3),其顶部设有出气口(4),旋风分离管(1)下部位于集液腔(9)中,集液腔(9)底部设有排液口(13),集气腔(3)和集液腔(9)用导流管连通,进气分配腔(2)的侧面有进气口(6);集液腔(9)侧面设有液位测量变送器或液位计(14),集液腔(9)底部排液管路上采用电磁阀(12),并设有旁路阀(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业学院,未经江苏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93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盘盒
- 下一篇:可通讯的新型高速旋转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