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与验证桩承载性能的予埋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8246.3 | 申请日: | 200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5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王翠英;吴勇;吴宁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5/62;E02D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验证 承载 性能 予埋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桩基施工、检测、事后补救、科学研究等多领域的予埋装置。
背景技术
本设计人于95年申请了名称为《一种测试或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方法及其专用皮囊》的发明专利(参见CN1144332A),该方法使桩基的承载力测试和加固提高变成现实,费用也较低,但可靠性有待提高、应用范围有待扩大、功能性实用性有待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性更好,集桩的测试、加固、注浆等作业循环于一身的装置,它是CN1144332A专利申请的改进与完善的更新一代装置及技术。
本实用新型装置针对现有液压腔内液体难以清除、桩身缺陷不能可靠修复势必存在隐患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既能保护液压缸及管路、又可作为注浆用大孔腔箱体装置,避免了混凝土灌注施工作业及加压条件下硬化混凝土对液压缸及液压管路的损坏、对大孔腔的注浆保证了桩身缺陷的有效修复、注浆液还能通过注浆腔及开裂处对桩侧及桩底岩土进行有效压密压实提高岩土对桩的承载力,成套装置的外围钢板对装置高度范围内的桩身还有加固作用。
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附有液压管路的一个或数个窜联液压缸装在外保护壳的内部,当液压管路、液压缸对桩体施加外力结束后,液压缸在回力弹簧作用下自动回位,再通过外附注浆管路对保护壳内的注浆腔修复。
该装置用于大直径、重要性等级高的工程桩中还能予知并验证桩承载性能及桩加固工作前后的对比,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广泛应用对该类桩的研究、勘察设计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桩的设计可靠度和使用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液压缸的面积按所用实际功能受力预测值设计(液压腔面积约为桩截面积的1/4),注浆腔外径即按箱体外围比桩径小50-150mm、高度100-500mm,结合导管法灌注混凝土的需要,箱体的外形可采用环形圆柱体或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的组成是:该装置内部包含有液压缸系统、缸底弹簧系统、注浆腔系统及进液管接口的箱形壳体,壳体是由外径与桩径相仿的上下承压钢板或环板及围板组成的扁圆柱体或扁环形柱体,对内部的各系统有保护作用;液压缸系统是根据桩底段加固力而设计的一只或一组均匀布置的串联液压缸及进液管接口组成;缸底弹簧系统是由液压缸缸下回缩环板及一组均匀布置的回力弹簧组成;注浆腔系统是壳体内部除去液压缸、缸底弹簧系统以外的空间及数个次注浆的进浆管接口组成;多次注浆作业须预先设置相应根数的带单向阀的进浆管。
本实用新型的益处是:该装置内部设置的液压缸对桩段的液压施力,能实现桩段的可动;大空间注浆腔能可靠地修复被液压后出现的桩身缺陷实现了桩身的可靠传力;缸底弹簧能帮助液压缸回缩减小液压缸设计行程。该装置内部的液压缸、缸底弹簧及注浆腔间的组合应用大大提升了桩基的应用水平,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现有的其它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一为扁环形柱体装置剖视示意图。
图二为扁圆形柱体装置剖视示意图。
图中:1.注浆腔,2.液油缸,3.上板,4.下板,51.外保护围板,52.内保护围板,6.回力弹簧,7.回缩环板,11.进浆管,12.二次进浆管,21.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一是一种扁环形柱体装置,包含:由进液管接口(21)、数个串联的液压缸(2)、上板(3)、回缩环板(6)、下板(4)组成的液压可动传力机构;由回力弹簧(7)、回缩环板(6)、液压缸(2)组成的液压缸回缩机构;由进浆管(11、12)、注浆腔(1)组成的注浆机构;由上板(3)、下板(4)、保护围板(51、52)组成的注浆腔;保护围板(51、52)对注浆腔修复有加固作用。
图二是另一种扁圆形柱体装置,包含:由进液管接口(21)、一个或数个串联的液压缸(2)、上板(3)、回缩环板(6)、下板(4)组成的液压可动传力机构;由回力弹簧(7)、回缩环板(6)、液压缸(2)组成的液压缸回缩机构;由进浆管(11、12)、注浆腔(1)组成的注浆机构;由上板(3)、下板(4)、保护围板(51、52)组成的注浆腔;保护围板(51)对注浆腔修复有加固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未经吴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8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