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鞋垫的表面防滑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55220.5 | 申请日: | 2006-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98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吴端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端圆 |
主分类号: | A43B17/00 | 分类号: | A43B1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鞋垫 表面 防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的防滑技术,尤指一种鞋垫的表面防滑结构。
背景技术
鞋体用以相对使用者脚部产生缓冲或防滑的保护作用,因此一般鞋体的鞋底通常具有缓冲弹性作用、且利用鞋底底面的防滑纹路来形成防滑效果,然由于鞋底还具有包覆定型的保护作用,因此其鞋底的硬度具有一定的限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缓冲作用,通常会于鞋体内面,即使用者脚底与鞋底顶面间设有一软性鞋垫,以提供进一步的缓冲作用。而传统鞋垫如图1、2所示,鞋垫10于一发泡的软性垫体11底面贴覆有一底布层12,用以供垫体11保持其外形,再者垫体11顶面并贴覆有一织布层15,使垫体11具有更佳的平面与细致的触感。
而部份业者为了增加鞋垫的功能性,因此开发了多样单一功能的鞋垫,诸如吸湿透气鞋垫、防霉抗菌鞋垫、弹性鞋垫及远红外线鞋垫等,这些鞋垫分别强调其凉爽舒适、防霉抗菌、高强度及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然而由于织布层15的设计并未完全克服其会吸水的缺点,因此在穿著一段时间后,如果湿气无法完全被排除,则鞋体内将会产生黏滑的现象,进而给人一种不清爽的感觉,同时会让前述鞋垫的功能丧失,令鞋体无法摆脱臭咸的缺点,进而会引起脚臭,甚至因而产生霉菌,影响到使用者的脚底健康。
换言之,现有已具体公开使用的鞋垫中,从未教示一种兼具除湿、防滑且抗菌的鞋垫结构,而此一发展即系本实用新型所欲开发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除湿特性的鞋垫的表面防滑结构,借以令鞋垫的止滑清爽,且具有抗菌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鞋垫的表面防滑结构,该鞋垫由一软性垫体所构成,所述垫体上、下表面至少一侧贴覆有一防滑层;该防滑层表面覆设有众多防滑颗粒,该防滑颗粒系与透气水性树脂所混制,再者防滑颗粒中并混合有无毒的抗菌材料;而该防滑颗粒令防滑层表面形成粗糙表面。
所述垫体底面贴设有一定型用的底布层。
所述垫体底面涂覆有一防滑层。
所述防滑层的防滑颗粒呈粉状或粒状。
所述防滑层的防滑颗粒涂覆密度为0.1gm/mm3~0.5gm/mm3。
所述防滑层防滑颗粒的抗菌材料为二氧化钛、氧化锌或奈米银。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鞋垫表面涂覆防滑颗粒的特殊处理,使鞋垫的防滑层表面形成粗糙表面,让鞋垫可相对接触的使用者脚底或鞋体内底面产生防滑作用;同时能增进鞋内的空气流通性,使其易于排除湿气,从而有效改善鞋内环境空间;此外,在防滑颗粒中还混合有无毒的抗菌材料,借由该抗菌材料可达到杀菌与抑菌的作用,防止鞋内产生异味或滋生霉菌,进一步可促进使用者脚部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系现有鞋垫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2系现有鞋垫的断面示意图,其揭示该现有鞋垫的构成及其相对关系;
图3系本实用新型鞋垫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及其对应关系;
图4系本实用新型鞋垫的立体外观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态样;
图5系本实用新型鞋垫的断面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鞋垫的构成及其相对关系;
图6系本实用新型鞋垫的实际使用参考示意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鞋垫另一实施例的实际使用参考示意图。
10 鞋垫 11 垫体 12 底布层
15 织布层 50 鞋垫 60 垫体
65 底布层 70 防滑层 75 纹路
76 防滑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具除湿作用的鞋垫的表面防滑结构,如图3所示,该鞋垫50由一符合鞋体内底面轮廓的垫体60所构成,该垫体60可为发泡体或皮革等软性材质,且垫体60上、下表面至少一侧披覆有一防滑层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端圆,未经吴端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552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