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压式防漏芯阀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52686.X | 申请日: | 200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4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蒋斌;周湘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斌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2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具体涉及一种防漏芯阀。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生产的所有阀门类产品中,虽然在设计上也考虑了防漏的问题,在阀杆上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经常出现液体(气体)流动压力增大时有渗漏、滴漏现象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压式防漏芯阀,该阀可以有效解决液体(气体)渗漏、滴漏现象的产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压式防漏芯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装有的阀芯和阀杆,阀杆与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圈,阀杆通过扭头与阀芯配合,在阀芯上设有通孔,使阀芯内的流体通道与阀芯外相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孔设在阀芯上与阀杆扭头相应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无论是液体(气体)都需经由阀门进行流量控制,而液体流经阀门必有内压产生,其自带内压可经阀芯上的通孔传至阀杆,阀杆又将该压力作用于密封圈,使阀杆、密封圈和阀体之间形成一紧密结合体,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过载流体压力越大时,经阀芯通孔传至阀杆使密封圈所产生的相对阀体作用力就越大,密封效果越好。利用流体内压作用力来作用于阀杆,从而达到防止泄漏的目的。任何一种密封件产品,有密封材料而没有作用力的产生是达不到密封要求效果的。正因为在原有的阀门类产品中虽有密封圈,但没有作用力,所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泄漏、滴渗现象,例:像高压锅它有密封圈,如果没有压力产生,它就不会好的密封效果。将通孔设在阀芯上与阀杆扭头相应的部位,可以使阀芯内的流体压力更好地作用于阀杆。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阀芯设有流体通孔,从而根本上解决了现有阀门中出现的渗漏、滴漏现象。通过湖南省长沙时代消防有限公司的压力测试试验,达到了高压无渗漏的技术标准。一般检测压力为1.0至1.2Mpa,而本产品通过消防级高压1.7至1.8Mpa的稳压检测,开启正常无渗漏。而且,本技术可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对以前所有正在安装使用的阀门进行改造。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自压式防漏芯阀包括阀体4、阀体4内装有阀芯6和阀杆1,阀杆1与阀体4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2和防水垫圈3,阀杆1通过扭头5与阀芯6配合,在阀芯6上与阀杆扭头5相应的部位设有通孔7,使阀芯6内的流体通道与阀芯外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斌,未经蒋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526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