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笼式单座调节阀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9339.1 | 申请日: | 200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4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黄作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作兴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6;F16K1/42;F16K4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325013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笼式单座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笼式调节阀,特别地涉及兼具单座结构的笼式调节阀。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控制系统中,调节阀通常作为自动调节系统的终端执行装置,接受控制信号并按照控制信号所要求的方向和大小,通过改变阀芯行程来改变阀的阻力系统,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调节阀的动作灵敏度直接关系着调节系统的质量。据现场实际统计有70%左右的故障出自调节阀,在日常维护中总结分析影响调节阀安全运行的因素,其中阀芯、阀座变形泄漏是影响调节阀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调节阀往往使用于高压环境,其工作方式是利用阀芯与阀座之间的通流面积突然缩小而后再突然扩大的节流作用来降低流体压力,整个阀上的高压降都作用于阀芯与阀座构成的节流付上。现有调节阀流体介质直接冲蚀阀芯,尤其是在小开度下,由于阀芯与阀座之间间隙小,介质压差大,流速高,阀芯冲蚀严重,而造成阀芯、阀座变形泄漏,从而缩短调节阀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单座调节阀如前所述只存在阀芯与阀座之间的一级节流作用,而目前已有一种在单座阀上再设置一套笼的笼式单座阀,此套笼将阀芯包围于其中,并且在套笼上设置多个节流孔,这样当流体介质经过阀芯与阀座之后,再经过套笼上的节流孔进行一次节流降压,改善流体介质对阀芯与阀座的气蚀和冲刷。
然而,目前的笼式单座调节阀对于气蚀和冲刷仍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阀芯与阀座仍会受到流体闪蒸与空化的破坏,并且调节阀运行时的噪音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笼式单座调节阀,该调节阀具有三级节流结构,可使高压流体介质的能量逐步消耗,使介质对阀体的冲蚀作用降至最低,从而延长调节阀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运行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笼式单座调节阀包括设有进出口的阀体及安装于阀体上部的阀盖,在阀体和阀盖所形成的空间中设有流量调节机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阀座,一阀芯与阀座配置,一阀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阀芯,另一端伸出所述阀盖,所述阀杆可相对所述阀盖上、下移动,一套笼设置于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之间使所述阀芯可在其中上、下移动,所述套笼上设有多个节流孔;特别地,所述阀座向所述阀体入口侧延伸而形成侧壁,并且在与所述阀芯相对的端部设有一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多个节流孔。
较佳地,所述阀座向下延伸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节流孔。
较佳地,所述阀芯为蘑菇形。
较佳地,所述阀座为圆柱形。
较佳地,所述套笼为圆柱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笼式单座调节阀的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调节阀流量调节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笼式单座调节阀的截面图,包括阀体1,该阀体具有流体介质入口侧A和出口侧B,调节阀藉由入口侧和出口侧而安装于流体管道以调节管道内流体的压力。
在阀体1的上部固定有一阀盖2,在阀体1和与阀盖2所形成的空间中设有流量调节机构。此流量调节机构包括一固定于阀体1上的阀座3,一阀芯4制造得与该阀座3配置,阀芯4连接于一阀杆5的一端,阀杆5的另一端伸出阀盖2,并且由于驱动装置(图中未示)驱动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阀芯4上、下移动,以改变阀座3与阀芯4之间的节流口的大小。在阀盖2与阀座3之间还设有一套笼6,此套笼6将阀芯4包围在其中,使阀芯4在整个行程中都位于所述套笼6所围合的空间内。在套笼6还设有多个节流孔61。
在本实用新型中,阀座3向阀体1入口侧的空间内向下延伸而形成侧壁31,并在此与阀芯4相对的端部设有一端板32,端板32上设有多个节流孔33,这样阀座3形成一半封闭空间。较佳地,在侧壁31上也设有节流孔33。
参见图2,图中所示为流量调节机构的局部放大图,从中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调节阀的多级节流作用。图中所示状态是调节阀趋向于关闭的过程,即阀芯处于如箭头R所示的下行状态。此时,流体管道(未示)中的流体介质经阀体1入口侧流入阀体内,通过阀座3的端板32上,或者包括侧壁31上的节流孔33流入阀座3所形成的空间中,此时由于介质互相碰撞,能量消耗,流速降低,而实现第一级节流;然后,介质流经阀座3与阀芯4之间的节流付,进一步降低流速而实现第二级节流;经阀座与阀芯之间节流付流出的介质再进入由套笼6围合的空间中,并经其上的节流孔61流出,由于介质在套笼6中再次发生互相碰撞,能量进一步消耗,流速进一步降低,而实现第三级节流;最终,经过调压后的介质流出阀体1的出口侧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作兴,未经黄作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9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自动恒速装置
- 下一篇:工业计算机的远程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