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踏板式踏步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9265.1 | 申请日: | 200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85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燕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B62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琦 |
地址: | 20002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踏板 踏步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踏板式踏步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踏板车动力传递装置一般都采用齿条、链条加齿轮传动。变速机构一般都采用齿轮、链轮加速。这些机构的结构繁杂笨重,而且制作安装精度高,制造成本高,不宜批量生产及产品商品化。
而且,目前各种踏板车其两后轮都为驱动轮,因此在转弯行驶时两后轮速差无法实现自动调节,因而转弯行驶时前轮及车把控制不平稳,同时后轮对地面不是纯滚动,有滑动现象,容易磨损轮胎。
并且,目前踏板车传动形式一般为往复式传动,而非循环式传动,因此无法直接实现倒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述现有技术结构繁杂、制造成本高、稳定性、可靠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踏板式踏步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踏板式踏步自行车,其包括一前轮叉管、一车把立管及左、右踏板,其还包括分别与该左、右踏板连接的连杆曲柄机构以及与该两组连杆曲柄机构连接的链轮变速机构。
其中,该链轮变速机构包括一个第一主动链轮、一个与该第一主动链轮链配合的第一从动链轮、一个与该第一从动链轮同轴设置的第二主动链轮以及一个与该第二主动链轮链配合的第二从动链轮。
其中,该两组连杆曲柄机构包括与该左、右踏板连接的左、右连杆以及与该左、右连杆连接的左、右曲柄,并且该左、右曲柄轴上设置有该第一主动链轮。
其中,该第二从动链轮为单向飞轮,其同轴设有一个驱动后轮,该驱动后轮两外侧对称设有两个差速后轮,内侧设有刹车组件。
其中,该第一从动链轮与该第二主动链轮为双连链轮。
其中,该车把立管内设置有一个凸字形的铰链接头内片,该前轮叉管内设置有一个凹字形的铰链接头外片,并且该铰链接头内片与该铰链接头外片通过螺栓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其实现一机构、零件多用途,所用零配件力求采用自行车通用配件及机械标准件,产品性能可靠、结构紧凑、重量轻,达到高质、高效、低耗效果,有利于批量生产;
其不需要能源,适用于男女老幼健身锻炼,骑行人只要站立在车踏板上用双脚上下踏动踏板,利用人体自身重量,将其转化为驱动力,使车行使,加上手部及全身性协调动作,能加快脉搏的跳动,增加血液循环,使以及跳动速度变慢,心功能提高,同时由于运动时人吸氧量增加,使锻炼者的肺活量得以明显提升,肺功能提高;
其在车辆使用时,可随即将车把及车把立管展开,车辆须存放或随身携带时,随即可将车把及车把立管折叠于车架踏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前轮叉管与车把立管剖面结构图(未折叠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前轮叉管与车把立管另一方向的剖面结构图(未折叠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前轮叉管与车把立管剖面结构图(折叠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踏板式踏步自行车,靠人体重力或踏力实现动力传递和加速的摆式踏板车,其包括前轮部件、后轮部件及车架部件。
前轮部件主要是主导并控制行车方向,具体包括主导行车方向的前轮10,控制行车方向的车把3,控制车辆刹车或减速的刹车车把2,固定前轮10及铰接车把立管1的前轮叉管4,铰接前轮叉管4及连接车把3的车把立管1。
车架部件主要由作为驱动机构的与左、右踏板71、72连接的连杆曲柄机构以及与该连杆曲柄机构连接的链轮变速机构组成。其中,左、右踏板71、72传递骑行人双脚的动力,连杆曲柄机构将两踏板上下摆动转换成曲柄轴15单向向前转动,链轮变速机构实现后轮加速。
具体地,该链轮变速机构包括一个第一主动链轮14、一个与该第一主动链轮14链配合的第一从动链轮12、一个与该第一从动链轮12同轴设置的第二主动链轮11以及一个与该第二主动链轮11链配合的第二从动链轮17,该第一从动链轮12与该第二主动链轮11为双连链轮,第二从动链轮17为单向飞轮;该两组连杆曲柄机构包括与该左、右踏板71、72连接的左、右连杆51、52以及与该左、右连杆51、52连接的左、右曲柄61、62,并且该左、右曲柄轴15上设置有该第一主动链轮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燕,未经陈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9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