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六弦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6774.9 | 申请日: | 200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3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G10D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秀刚 |
地址: | 20110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六弦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特别涉及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阮是一种常用的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由琴头、琴杆、指板、品、琴鼓、琴弦、弦轴、弦枕、琴码、扣弦板、背带桩等部件组成。现有的阮是由自上而下的琴头、琴杆和扁圆体的琴鼓等部件组成,四根琴弦的一端固定于琴头上对应的弦轴,经过弦枕、琴码两个支撑点,固定于琴鼓底部的拴板上。琴杆正面粘合有指板,其表面设有若干个用于按音的品。怀抱阮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即可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
现有的阮音色温厚、浓郁、柔和,在民族乐队中做和声伴奏或进行独奏,都有较好的发展,演奏旋律线较能体现其音色优美的长处,但其四根琴弦的限定及其定弦的音高关系,使和声的丰富性受到了限制,演奏指法也不方便;而且它在演奏和声时,其音色也不够松透;同时,指板上按音品位的高度、琴弦过紧的张力、下把位指板与面板的间隙,以及四根弦之间较大的弦距,也增加了演奏时的左右手的负担。此外,琴弦过紧的张力,使阮一般只适于用拨片坐姿弹奏,这也使演奏时的表现力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阮所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六弦阮,其目的在于:通过结构、规格、材料等的改变,在尽量保留现有阮较为理想的旋律性音色及演奏方法的基础上,使其还具备适于演奏和声音乐的音色和演奏技法,优化其性能和功能,减轻演奏时左右手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基本技术方案为:在鼓圈、面板、背板组成的扁圆体琴鼓顶部,密合插入琴杆;将指板上半部与琴杆正面粘合,下半部与面板粘合;指板表面依音位横向设有若干长槽,对应镶嵌粘合若干个确定音位的品,各个品的形状、规格及露出指板表面的高度均相同,并且可以有各种等同变化的高度设置;各个长槽与对应的各个品的长度相同,同时它们的长度与所处位置的指板宽度相同。将六根琴弦的一端对应固定于琴杆上方琴头部分的六个弦轴上,并经琴杆上部所设弦枕、面板下部所设琴码两个支点,固定于琴鼓底面的扣弦板上,扣弦板上对应设有六个拴弦眼,而弦枕和琴码支撑六根琴弦的位置上,也设置有六条对应的弦槽;同时在琴码上设置横向凹槽,其上侧面顶端支撑六根琴弦,下侧面中部对应设有六个穿弦孔,琴弦从穿弦孔中穿出后固定在扣弦板上;琴鼓底部还增设了背带桩;六根弦的音高设置由左至右、从低音到高音分别设定为:E、A、d、g、b、e1。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体现的效果在于:
指板的下半部分与面板粘合后,使指板在下把位大力度演奏时,不会因其与面板的间隙而移动。
按音的品则因嵌插在指板中,比之现有阮粘合在指板上更为牢固,同时,其露出指板表面的高度统一,改变了现有阮的从上至下排列的递减状态,方便了安装;又因其高度可做等同变化设置,可使品的高度降低,从而实现减小左手演奏幅度的需求。
琴弦因品的降低以及弦枕、琴码的相应降低,使得过紧的琴弦张力大大改善,左手按弦和右手弹弦的手感比之现有阮轻松了许多;在略增加指板宽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根琴弦,使琴弦之间的间距缩小,左右手换弦演奏时比现有阮更加便利;由于上述的改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六弦阮除了拨片演奏,还大大丰富了全指的各种演奏技法,在使用了吉它协和音程的定弦后,可以使用吉它的任何技法演奏,因此与现有阮比较大大丰富了和声演奏功能,使弹唱也得以实现;再由于本六弦阮的琴弦使用的是阮弦的材料,所以演奏旋律时依然留有阮的韵味。
琴码的横向凹槽设计,既保留了现有阮琴码对面板的压力,保证声波传导的能量和速度,又增加了对面板压力的缓冲方式,保证了面板的充分振动,使音色更为松透。
背带桩的增设,使本实用新型阮不仅可以坐姿弹奏,还可站立弹奏,丰富了演奏形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阮的示意图。
图1中序号所表示的名称为:
(1’)琴头,(2’)琴杆,(3’)指板,(4’)品,(5’)琴鼓,(6’)琴弦,(7’)弦轴,(8’)弦枕,(9’)琴码,(10’)扣弦板,(12’)鼓圈,(13’)面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六弦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六弦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六弦阮的弦枕、品的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六弦阮的琴弦与琴码、扣弦板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各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名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未经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67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