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流污水预处理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4449.0 | 申请日: | 200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87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端;陶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成端 |
主分类号: | C02F1/38 | 分类号: | C02F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污水 预处理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流污水预处理器,属引出水的技术和装置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污染仍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企业的违法排污现象相当普遍。这些无法遏制的污染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小,资金不足,无力修建一次性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处理不灵活的传统污水处理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水处理技术在演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但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级强化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技术上。而对于预处理技术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预处理方法如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或初沉池等组合处理方法。这些办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性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维护操作方便、使用灵活,适用于小企业、用于取代细格筛和初沉池的预处理设备。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旋转流预处理器是一套全封闭的处理设备。该预处理器是由外筒体、筛滤器、出水件、锥形贮泥斗等组合而成。筒体4上部有筛滤器盖1;筛滤器盖1的下面是筒体盖2;筒体4上、下部分别有与筒体4切线连接的进水管3和回流管5;筒体4下部的是贮泥斗6以及其底端的排泥管7;筛滤器10固定在筒体4的中央,其底部有滤液收集箱9及出水端在筒壁外的出水管8。进水管3也可作为反冲洗管的入口,可进行同向反冲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旋转流预处理器工作时,污水在泵的作用下,从预处理器的进水管进入,并绕筛滤器中心轴线形成旋转流,需去除的悬浮污染颗粒物在旋转流的作用下,产生大于透过流曳力的离心力,从而甩向筒壁并沿筒壁沉积到贮泥斗被收集,收集的渣滓从排泥管排出。透过筛滤器的渗滤液则经过出水箱由出水管排出。在筒体底部设有一回流管,使运行时部分污水能回流到进水池,这有助于形成较好的旋流,并可降低对筛滤器表面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利用同向反冲洗的方法清洗筛滤器,以便可以连续操作。
3、有益效果:该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污水,通过灵活改变筛滤器孔径,得到需要的出水水质,而且占地面积小,一次性投资少;能被方便地搬运;也可通过灵活的并联方式,来应对企业由于规模增大造成的污水排放量增加的需求,减少需要再次修建而造成的浪费。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为筛滤器盖,2为筒体盖,3为进水管,4为筒体,5为回流管,6为贮泥斗,7为排泥管,8为出水管,9为滤液收集箱,10为筛滤器。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说明书附图所示:该预处理器筒体(4)上部有筛滤器盖(1),紧接筛滤器盖(1)的是筒体盖(2);筒体(4)上部有进水管(3),下部有回流管(5);紧接筒体(4)底部的是贮泥斗(6),以及连接贮泥斗(6)底端的排泥管(7);筒体(4)中心有与筛滤器盖(1)相接的筛滤器(10),与筛滤器(10)底端连接的是滤液收集箱(9)及从滤液收集箱引出的出水管(8),出水管(8)的另一端穿过贮泥斗(6)壁外。其中进水管(3)和回流管(5)采用切线型圆管,与筒体(4)相切,管道布置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进水管(3)也可作为反冲洗管的入口,可进行同向反冲洗的方法。对于污水预处理旋转流分离器尺寸要求来说,图3中筛滤器直径是外筒体(4)的直径0.3~0.6倍,筛滤器外筒体的长度是筛滤器直径的0.7~2.0倍。锥形贮泥斗(5)的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4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成端,未经王成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44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