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囊充气式自由飞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2095.8 | 申请日: | 200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46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仝风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仝风伦 |
主分类号: | B64B1/06 | 分类号: | B64B1/06;B64C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0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式 自由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由飞行装置,尤其是用于娱乐健身的内囊充气式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飞行器大多采用翼伞的结构,上部伞衣由上、下翼缝合而成,飞行时利用前端开口大小及角度来控制飞行与降落。这种借助于风力的飞行器很难让使用者操作自如,飞行起来阻力较大,伞衣易损坏,而其它仅仅供娱乐用,用途单一,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经久耐用,集娱乐性与健身性于一体的内囊充气式自由飞行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升力器由升力器上盖和升力器底座合扣而成,主体部分为一圆柱体,前端向前突出形成尖状,尾部上、下各开一个气门,并配装有气门塞,升力器上盖和底座间夹一隔气囊,升力器底板外部中央处设一凸台,周围每隔90°均布有筋板,凸台上设有三圆环,通过三条绳索和人腰部皮带相连,动力器为一弧形薄板,底边中央部位设有软皮带,距底边向上1/3处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把手,凸台四周布有发散状筋板,把手和软皮带分别与人的手掌和胳臂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独特外形的气囊,内充满氢气后,借助动力器即可自由控制起飞、下降,在娱乐的同时也可以锻炼,独特的三线设计保证了安全性,设计合理,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力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力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力器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升力器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器的前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7可知,本实用新型升力器由升力器上盖1和升力器底座2合扣而成,其主体形状为一圆柱体,前端向前突出形成尖状,尾部上、下各开一个气门3,并配装有气门塞4,升力器上盖1和底座2间夹一隔气囊5,升力器底板外部中央处设一凸台6,周围每隔90°均布有筋板7,主要是增加强度,凸台6上设有三圆环8,通过三条绳索14和人腰部皮带相连,使用时先将气门打开,下气门充入空气直至隔气囊5完全紧贴升力器上盖1内壁,再将氢气由上气门充入,直至隔气囊5完全紧贴升力器底座2内壁,此时升力器内完全充满氢气,塞进上、下气门即可。
动力器9为一弧形薄板,底边中央部位设有软皮带13,大、小以通过人的前臂为准,距底边向上1/3处设有凸台11,凸台11上设有把手12,凸台11四周布有发散状筋板10,图中所示为右手动力器,右侧筋板分布较密且长,左侧疏而短,左手动力器与之正好相反。
在此飞行器工作时,用三绳索将人腰部皮带同升力器下端凸台6上的三圆环8连接起来,按上述方法将升力器中充满氢气,人的双臂伸过动力器下端的软皮带13,并握紧把手12,此时由升力器提供的动力及人双臂的动力器共同作用,人即可完成自控,自由飞行。体力充沛时可快摇动力器,缓摇或不摇动力器即可降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仝风伦,未经仝风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20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