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16754.7 | 申请日: | 2006-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38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伯纳德·马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东燕 |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003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化 健康 吸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康吸烟装置,特别是一种能控制烟液量从而达到控制吸烟量目的的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吸烟有害健康己成为一般的健康常识。数据表明,每年因吸烟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达490万。但是,全世界现在仍有10亿烟民,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中。
香烟的主要有效成份是烟碱(尼古丁),吸烟时烟碱随着香烟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焦油雾滴进入肺泡后被迅速吸收,引起类似兴奋剂的陶醉感,使吸烟者因追求快感而上瘾。因此,尽管吸烟可导致严重和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但要吸烟者完全戒烟是一桩极其困难的事。
烟碱是小分子生物碱,在小剂量下对人体基本无害,且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极短。烟草的有害物质主要是焦油,烟草焦油是由数百种成份组成,其中的数十种是致癌物。因此,出现了许多只含烟碱而不含焦油等害物质的香烟代用品,如“戒烟贴”、“烟碱漱口水”、“烟碱口香糖”、“烟碱饮料”等,多是采用较纯的烟碱制成。这些产品虽然没有焦油的危害,但是未能迎合吸烟者养成依旧的“抽”、“吸”等习惯,因而难以成为真正的戒烟用品或香烟的代用品。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些仿真的香烟产品,如中国专利申请第200420031182.0号中所述的一种雾化电子烟,其包括壳体及吸嘴,壳体的外壁上开有进气孔,壳体内依次设有电子线路板、常压腔、传感器、气液分离器、雾化器、供液瓶;其中电子线路板由电子开关电路及高频发生器组成;在传感器的一侧开有传感器气流通道,传感器内设有负压腔;雾化器与供液瓶相接触,在雾化器的内部设有雾化腔;供液瓶的一侧与壳体之间设有锁定供液瓶的挡圈,供液瓶的另一侧开有雾汽通道;进气孔、常压腔、气液分离器、雾化器、雾汽通道、导气孔、吸嘴依次相连通。该雾化电子烟可以使用户有吸烟的兴奋感觉,但无法控制烟液量从而达到控制吸烟量的目的,难以达到健康吸烟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健康吸烟装置,特别是一种能控制烟液量从而达到控制吸烟量目的的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该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包括烟嘴、电池、气动开关、液体室以及雾化室,用户通过烟嘴抽吸该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聚合物锂电池用于为该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供电,气动开关其在气压作用下使所述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通电,该液体室内存储有待雾化液体,雾化室用于对待雾化液体进行雾化。使用时,用户抽吸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使其内部的气压发生变化,使气动开关闭合导通,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通电,液体室内的液体进入雾化室雾化后由烟嘴散出。该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还包括一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设置有一安全时间,通过调节该安全时间的长短来控制上述液体的消耗量。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内充入的是0.2%-3.8%烟碱溶液,充分雾化后产生大量的雾气类似烟雾,在吸烟过程中并不产生焦油等有害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并且还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化微控制芯片的控制,进一步控制了吸烟量,因此真正达到了健康吸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的雾化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的导液机构与液体室、雾化室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的药液雾化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的微控制芯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包括烟嘴10、烟杆40、烟仓70三个部分。烟嘴10内设有气流通道,其外部套设软硅胶,外形采用流线型设计,以保证该计算机化健康吸烟装置具有较好的口感,安全无毒。烟嘴10的材料选用仿真普通过滤嘴香烟型,其烟嘴外套增加烟草香味或其他特殊味道,能让吸烟者更加具有吸烟的感觉。在烟杆40顶部设有透明的仿形烟头41,该仿形烟头41上开设有一隐蔽的通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东燕,未经廖东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67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可燃气体传感器组件
- 下一篇:小型桥式垃圾压实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