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讯机柜的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6348.0 | 申请日: | 200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7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勇;王海荣;朱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阳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12B1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1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讯 机柜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涉及一种通讯机柜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讯机柜内部安装的电子元器件的数量和功耗一直在不断的增加,相应的,机箱内的温度不可避免的在不断升高。众所周知,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寿命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散热问题成为通讯技术发展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有技术下的热交换器主要包括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和换热器芯体,换热器芯体上还设有出风口和隔板,隔板之间通过机械扣合或胶接方式连接。工作时,通过风机使机柜内部的空气和机柜外部的空气分别形成两个独立且相互逆流的空气循环,从而使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换热器芯体上的隔板进行热交换。
这种热交换器有效防止了湿空气及灰尘进入服务器的机箱内,充分的保护了服务器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及重量轻等优点。但是,现有技术下的这种逆流热交换器存在配合零件尺寸要求高,加工复杂,单位体积内换热面积有限等缺点,从而导致生产不便、换热效果不佳等问题,难以适应通讯技术发展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讯机柜的热交换器,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从而有效提高换热效果。
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和换热器芯体,其中,换热器芯体设置在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之间,且该换热器芯体包括翅片、若干块隔板、若干个密封装置和两个出风口,其中,密封装置设置在换热器芯体中相应的两个隔板之间,两个出风口则分别位于所述的通讯机柜的内部和外部,翅片设置在相邻隔板之间并与隔板相连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由于翅片的使用,在无需增加装置的体积下,即可使得换热面积得到大大的增加。
在相邻的两块隔板上呈相对方向各设置了一块翅片,且该两块翅片之间从垂直隔板的方向上看有重合部分。所述的翅片是通过氮气保护钎焊或真空钎焊的方式焊接在所述的隔板上的。采用这两种焊接工艺能使得翅片与隔板之间的热阻降到最低,而两块翅片之间的重合设计,使有效热交换面积更大,内外气流热交换得到更合理的匹配,从而使得换热性能提升至极限。
所述的翅片外形为矩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采用矩形翅片可以有效降低流道长度,减轻装置的重量;采用梯形翅片则有效增大翅片的重合度,使得气流更为顺畅;而采用平行四边形翅片则不仅可以增大翅片的重合度,使气流更为顺畅,同时亦可以减轻装置的重量,使匹配更为合理。
所述的翅片形式为三角形、矩形、人字形、锯齿形,可通过改变翅片形式,达到不同的换热性能。
所述的密封装置是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与隔板相连接。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支撑构件和导流构件,其中,支撑构件与导流构件的内侧相连接,导流构件的一个端面呈流线形,另一端的两侧则与所述的隔板的开口端相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增大了换热器的迎风面积,同时也减小了进气阻力,使换热效果达到最佳。
作为密封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的密封装置是将相邻两块隔板的开口端以相对的方向弯折,通过焊接将该两个开口端封闭或设置相应形状的密封件粘接在该两个开口端上。这种密封装置具有节省材料,使整个装置结构更紧凑的优点。
作为密封装置的再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密封装置的一个端面加工成流线形,另一个端面开有供隔板插入的槽。
所述隔板的封闭端为方形或流线形,且所述的若干块隔板是一体成形的整体,从而形成若干个封闭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的问题。而且还可通过改变长度满足不同的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装置的第二种实施试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正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装置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阳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阳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6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